Page 60 - Dong Zen Magazine127
P. 60

出家亦如此,在常住服務了十多年,師父也未曾跟
                            我提過出家的事,但隨著對師父思想的不斷深入,又看
                             到當時的師父,為了籌措辦學經費,半夜都跟著其他
                            法師們到殯儀館誦經到天亮,當時我深深地被師父的
                         無私和對佛教的承擔感動了,我決定出家替師父去誦經,

            也可以分擔教務工作。其實很多弟子也都跟我一樣,因為感動,一生心
            甘情願追隨師父,無怨無悔。



                以身作則 凡事親力親為


                回想追隨師父這六十多年,有一件事令我特別感動。當初師父派我
            到海外,在建設道場過程中,雖然我經驗不夠、語言有限,所幸仗佛陀
            光明,總有善因好緣,要建築有建築人才,要設計有設計人才來幫忙;

            但其中最可貴的,是師父對人的信任與尊重。這幾十年時光,師父讓我
            到全世界看地、尋覓道場,儘管相隔萬水千山,通訊也不像現在方便,
            然而只要我選定的地點和建議的方案,一通電話或者一封信向師父報

            告,他每一次的回應都是「OK!」
                例如,他讓我去台北找道場的時候,因為經費有限,我實在找不到
            買得起的土地。有次我問師父:「能不能買大樓中的頂樓作為道場?」
            想不到師父也爽快地回我:「可以。」就這樣,我們有了普門寺。後來
            在上海、曼谷等的道場,也都設立在31、32樓上。據說,現在其他不少

            的寺院也都設立在大樓上了。又例如當初買巴黎古堡時,我也是一通電
            話請示他:「巴黎郊外的一座古堡,可以買來做禪修用的道場嗎?」師
            父同樣回我:「可以。」

                雖然有人說,大概是因為我堅持「實用」的原則選址,還有「便利


     58 東禪佛教學院月刊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