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8 - Dong Zen Magazine138
P. 8

惰不動,都想人家拿來送給我,自然收成也不是說沒有,但就要看你有
            那福德因緣嗎?
                 所以,佛教過去說「千山走衲僧」,多少人為了心中的一個問題不
            能明白,因此不辭辛苦的行走萬水千山之後,才終於尋找到答案,才終
            於能夠見「道」。你初出道,花開花落你懂得它的意義嗎?但是你路走
            久了,看見花開花落,你悟到無常;看到江河波濤洶湧,你懂得什麼意
            義嗎?你走遠了,知道一切財富,都是要靠流動、互通才有生命?
                 就是古代的趙州禪師,所謂「趙州八十猶行腳,只為心頭未悄
            然」;當我們還是井底之蛙,還在一個洞窟裡的階段,就要走出去,要

            奔向大自然,走向世界,即使山路崎嶇,道路曲折,辛苦難耐,但這也
            是別人不能代替你的。
                 過去在禪門裡,大家結伴要出去參學,一個學僧比較懶散的,他也
            想要參加。旁邊的人就告訴他:你可以參加,但是走路要自己走,我不
            能背你走路;吃飯、穿衣,甚至屙屎、撒尿,你都要自己來,我不能替
            代你,你自己要能解決問題,才能一起跟著上路。
                 過去的人行腳,都是出去參學、問道,了解人家的家風;現在的參

            學旅行,都是為了看風景,他只看外面,沒有看到裡面。所以過去講行

       6  東禪佛教學院月刊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