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97 - 電子書- 科學傳播 群英匯聚
        P. 97
     解就變得至為重要。蔡佩頴強調,國家的科學政策把主軸放
                   在科學的研究與發展上,但更為重要的是,民眾對於科學應
                   該要有更多的認識與參與。例如,近來推行的電能車,跟我
                   們的生活有甚麼關係?許多民眾認為它就是貴,但對政府來
                   說,它是節能、綠能,說服過程中的轉譯與溝通誰來負責?
                   這個時候就需要科學家、傳播學者與媒體業者共同合作。科
                   學家研究出來的內容像「產品」,傳播學者或媒體業者就要去
                   行銷它,並且將它傳遞出去,因為科學家的發明或發現,常
                   常因為缺乏「管道」與「語言」行銷,以致於不被人所知或
                   滯銷,因此需要靠傳播人去包裝、轉譯,讓一般人更能了解
                   科學家的「產品」。
                         從催生計畫至今,科學傳播計畫已推行超過十二年,蔡
                   佩頴感謝當初關老師的啟蒙,雖然科學傳播在台灣的發展,
                   不如國外那般蓬勃與健全,但是她認為,參與科學傳播這件
                   事,不僅對國家社會有幫助,也能提升自己的視野,是一件
                   有意義、而且是必須持續做好的事。蔡佩頴特別指出,無論
                   是投身製作科學節目的媒體人、科學家也好,抑或是在教學
                   現場培育人才、向下扎根,都是科學傳播持續茁壯的養分。
                                                            9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