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7 - 中國抗日戰爭真相_Neat
P. 7

郝前院長柏村 序(初版)


                                     真假抗戰之辨—誰是抗戰的真正領導者



                 九一八事變時,我小學畢業。隔年,淞滬戰役發生,19 路軍浴血抗日,其中翁照垣旅長,

            國人譽為民族英雄。其時,「生活」雜誌常登鄒韜奮的文章,鼓吹全民抗日,愛國的情緒,有
            如怒潮澎湃。



                十幾歲的少年,因此義憤填膺。純潔而無知的青年,受其鼓動,在京滬鐵路上臥軌,到南

            京請願,羞辱教育部長蔡元培先生,卻完全不知道我們拿什麼來抗日。


                指責不抗日的目標就是蔣委員長。



                當時國民政府雖號稱統一全國,其實除了中央嫡系黃埔軍隊約 10 個師外,其餘如東北軍、
            晉軍、西北軍、青甘回軍、川軍、滇軍,仍在割據狀態。此外,中央幣制尚未統一,兵役制度

            亦未建立,可謂百廢待舉。



                當政者如何以軍閥割據的形勢,貧窮落後的社會,對抗一個維新近 70 年的世界強權?當

            然需要時間,有所準備,故以安內攘外為決策,和平未絕望時,決不放棄和平,犧牲未至最後
            關頭,決不輕言犧牲,爭取時間充實抗日的國力。



                日本帝國主義侵略中國的基本策略,是壓制柔弱的中央政府,並與割據勢力互通聲息,其
            對國民政府步步進逼,使無喘息機會。民國 21 年淞滬停戰後,次年長城各口戰役展開。塘沽

            協定簽字後,接著製造冀東偽組織,以及華北特殊化,並與內蒙德王勾結,而江西共產黨的武

            裝鬥爭正烈。此際的抗日呼聲,其實有兩種心態,一種是純潔的愛國情操,一種則是假抗日以

            倒蔣。民國 25 年的兩廣事變和西安事變,便是後者。西安事變落幕後,蔣委員長的民族領袖

            地位更加鞏固,日本帝國主義不能再等待了,6 個月後即發動七七事變。民國 26 年 7 月 17 日,
            蔣委員長在廬山,發表「犧牲已到最後關頭」,展開全面抗戰。日本此時的戰略是「速決」,盼

            以 3 個月時間,擊滅蔣委員長的中央嫡系部隊,一面與割據勢力相通,即可達成征服中國的夢

            想。



                                                            VI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