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1 - 国学校本
P. 11

按照我国古代的制度,男子二十岁举行冠礼,这个时候要取“字”;


               女子则在年满十五岁举行笄礼时取“字”,正如《礼记·曲礼上》所说,

               “女子待嫁,笄而字”。取了“字”以后,表示已经长大,可以谈婚论嫁了。




                                       5、“巾帼英雄”是怎么来的

                      每当我们赞叹一位女中豪杰时,常常称其为巾帼英雄。那么这一


               称谓是怎么来的呢?

                    在古代。贵族妇女在举行祭祀大典时常戴一种用丝织品或发丝制成

               的装缀着金珠玉翠的头饰,这种头巾式的头饰叫中帼。因这种头饰是古

               代妇女的高贵装饰物,人们便称女中豪秀为“巾帼英雄”,后来“巾帼英

               雄”便成了妇女的尊称。


                    关于巾帼英雄还有一段典故。话说三国时期,蜀国丞相诸葛亮率兵

               北伐,攻打魏国,与司马懿在渭南对峙。由于远离大本营作战,粮草供应

               线漫长,所以请葛亮打算速战速决,以期望早日结束成争。司马懿看出了

               对方的战略意图,坚守不出,无论蜀军如何叫阵骂战均不理会,拒不参

               战。


                    一天天过去了,诸葛亮心中暗暗着急,再这样下去,这次北伐又会无

               功而返。这一天,他心生一计,派人送给司马懿许多女子的头巾和首饰,

               并附上书信一封。大致意思是说司马懿胆小如鼠,不敢交战,就像一个女

               人一样,这些头巾首饰是送给他穿戴的,想必司马懿一定喜欢。在当时,







                                                 4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