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7 - 臺北大學70周年校慶特刊
P. 17

1952 年行政專校民政科畢業的
              董翔飛就是其中一人,當時他已經
              分發到內政部上班,但還是把握下
              班時間補修學分,「行政專校是沒
              有學位的,所以大家都回來再拿學
              位。」剛辭世不久、1953 年地政
              科畢業的前海基會董事長江丙坤也
              是如此,返校先取得地政系學士學
              位後,再赴日本攻讀碩、博士。

               受時勢所迫,行政專校、專修班
              早期校友歷經辛苦的補修學分之
              路,終於接續領到學士畢業證書,
              然而也是因為師生們「兩度」同
              窗,彼此都建立了更深厚的情感,
              在困境中相互扶持,累積的交誼更
              穩固難忘。

               省立法商學院時期,學校的規模
              逐漸穩定,到 1961 年改制大學前,
              八系共有 1600 位學生,教職員逾
              百人,教學環境除了原有東院,隨
              著西院(今建國校區)增建圖書館、
              社會科學館、力行大樓等建設,行
              政與教學重心也逐漸由東院轉移至
              西院。1960 年,國軍退除役官兵
              輔導委員會讓售所管合作農場九千
              餘坪,提供學生體育活動之用,法
              商學院校園擴及今民生東路校區,
              學院規模日益壯大。


              第四章
              仍具獨立性的中興法商


               1961 年,為了均衡區域發展,
              政府決定在中部地區增設新的國立
              大學。只是當時臺中地區僅有臺灣
              省立農學院,為提升高等教育素
              質,決定不以獨立學院升格大學,
              因而令法商學院與農學院合併,並
              再增設理工學院,以組成完備的大
              學,命名「臺灣省立中興大學」,
              1971 年起改隸教育部為「國立中
              興大學」。新學校以農學院為校本
              部,法商學院則維持臺北原址,此



 16                                                              國立臺北大學七十周年校慶特刊│                         17
                                                                                                         17
                                                                 國立臺北大學七十周年校慶特刊│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