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96 - 臺北大學70周年校慶特刊
P. 96

檔案 #5 漫漫災後重建路 國際志工一路同行

                  國際志工社                           2015 年 4 月,尼泊爾發生芮氏             教案實際上場教學,期待協助拓展
                  尼泊爾                            規模 7.8 強震,造成山區居民生活              當地學生視野、提升教育時,團員
                  甘達基省納塔胡縣                       環境、醫療衛生和教育學習各方面                 們卻遭遇重大挫折!
                  服務時間:7/17-31                   重大影響,原本生活條件已經相對                  負責兩性教案的不動一洪安妤回
                                                 匱乏,身體與心理健康更受到嚴重                 憶,自己一開始上課時,中年級學
                                                 衝擊。
                                                                                 生還可以專心聽講,但到了第二、
                                                  2016 年暑假,國際志工社與長               三節課,明明講的是和自己切身相
                                                 期深耕尼泊爾的社團法人臺灣世界                 關的月經與經痛舒緩等內容,但很
                                                 耕義會合作,進入偏遠山區協助傳                 多女生卻接連打哈欠、低頭、趴在
                                                 遞衛生教育、環境知識、發放家庭                 桌子上…,「可能他們很早就起床
                                                 常備包、也透過教育課程,啟發當                 趕羊做家事才能來這裡上課,但我
                                                 地小朋友的未來夢想和創造力,至                 卻不能帶給他們什麼,也無法改善
                                                 今進入第四年。                         他們本來的生活…」

                                                  從尼泊爾首都加德滿都搭車六小                  團長、歷史四林欣磊也一度懷
                                                 時,再徒步進入村落,僅管早有心                 疑,團員們設計了「疾病」、「內
                                                 理準備,然而初入服務地點,同學                 部環境」等課程,卻面臨教學難易
                                                 們一時還是感受衝擊。                      度難以拿捏的困境,不曉得到底如
                                                                                 何協助村民改變?還好耕義會創辦
                                                  「上山的十一天裡,沒有網路、
                                                 沒有電扇、沒有電燈,卻有人與人                 人李雅君鼓勵大家:「只要臺下有
                                                 之間最真實的互動。」應外二王筱                 一位學生,在往後數年遇到問題
                                                 筑提到,自己一開始一直認為這趟                 時,他若能夠想起,數年前有個臺
                                                 旅程就要全心全意付出,但到了當                 灣志工教了他解決方法,而他也運
                                                 地第一天,卻不斷接收村民的協助                 用上了,那麼,你數年前埋下的種
                                                 和祝福。                            子就已經發芽!」
                                                                                  「微笑與回以微笑,是與尼泊爾
                                                  歷史三王筱琪也難忘,拜訪村民
                                                 的家發放物資袋時,看到村民們                  人們交流的鑰匙,也是一切清晰
                                                 大方邀請志工社成員參觀,儘管簡                 的開始。」第一次參與國際志工行
                                                 陋的屋內沒有多餘的桌椅,穿過矮                 列,不動一吳沛晴從忐忑不安到自
                                                 窄樓梯到二樓,床就放在沒有遮蔽                 然融入,意外發現即使言語文化背
                                                 物的陽台上,「一切在我們眼中                  景不同,但在笑容中卻能找到共同
                                                                是這麼的不可思          的交集。「明知你聽不懂尼泊爾
                                                                議」,但當地人          語,卻還是努力地想和你分享」,
                                                                卻很單純快樂,          感謝當地天真的孩子,讓他發現
                                                                讓他體驗不同的          「快樂,其實很簡單!」
                                                                生活,仍然可以           而想起在當地認識一同賣力教學
                                                                知足惜福。            的尼泊爾翻譯大學生、學校教職
                                                                                 員,也讓林欣磊懷念不已,「可能
                                                                 只是,雖然團
                                                                隊受到居民接           這一輩子都不會再見了,但我們彼
                                                                納,但帶著準備          此都放下成見、共同努力、給予所
                                                                多時的豐富主題          有,教會了我何謂志工的真諦。」


                 96
                 96                                                                                                                                                                     國立臺北大學七十周年校慶特刊│                         97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