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9 - 孝的精神與中華文化
P. 29

孝的精神與中華文化
                                                                                                     173



                 ◎陳榮捷:1998 年,《王陽明傳習錄詳註集評》,臺北:台灣學生書局。
                 ◎彭國翔:2007 年,《儒家傳統》,北京:北京大學出版。
                 ◎游維倫:2005 年,《探究 HansKung 之「全球倫理」的「可普遍性」與「可實踐性」》,
                                             中央 大學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程顥、程頤:2004 年,《二程集》,北京:中華書局。
                 ◎楊國樞:2008 年,《中國人的孝道》,臺北:台灣大學出版中心。
                 ◎楊慧傑:1975 年,《仁的涵義與仁的哲學》,臺北:牧童出版社。
                 ◎熊十力:1988 年,《原儒》,臺北:明文出版社。
                               1999 年,《讀經示要上冊卷二》,臺北:明文出版社。
                 ◎劉育忠譯;奧茲邁著:2007 年,《教育哲學》,臺北:五南圖書出版。
                 ◎鄭家棟:1995 年,《當代新儒家論衡》,臺北:桂冠圖書出版。
                 ◎錢正杰:2010 年,〈孝道與和諧社會漫談〉,《孝道文化新探》,成都:四川出版集團巴蜀書社。
                 ◎錢 穆:1976 年,《文化與教育》,臺北:三民書局。
                              1990 年,《教育學術論文集》,臺北三民書局。
                              2001 年,《中國歷史精神》,臺北:蘭臺出版社。
                              2001 年,《民族與文化》,臺北:蘭臺出版社。
                 ◎駱承烈:2004 年,《中國古代孝道資料選編》,山東:山東大學出版。
                 ◎謝幼偉:〈孝與中國文化〉,《青年戰士報》,1976 年,6 月 14-18 日。
                 ◎謝幼偉:1969 年,《中西哲學論文集》,臺北:新亞研究所出版。
                 ◎謝居憲:〈論孝道對品格教育的重要性〉,《儒學研究論叢》第二輯(2009 年 12 月)。
                   2010 年,〈從《道之宗旨》、《世界大同》、《百孝經》聖訓探析一貫道義理思想—兼論白水
                   聖帝韓道長所謂「儒教大收圓」之義〉,《第一屆一貫道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臺北,一貫道
                   崇德學院設校指導委員會。
                   〈「萬物一體」的理想如何可能—以家庭為實踐起點〉,《華梵人文學報》第 16 期(2011 年 7
                   月)。
                 ◎韓雨霖:1995 年,《白水老人講道集》,南投:光明國學圖書館。
   24   25   26   27   28   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