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6 - 15
P. 26
吳淞口,是上海的門户。因曾為吳淞江 燈塔導航,始於明代永樂十年(1412
入長江之口而得名,從明代抗倭起即為海防 年)。那時為保障漕運安全,在長江口南岸
和江防要塞。 的高橋鎭築一座30餘丈高的土山,山頂白天
吳淞口外江面開濶,波濤萬頃,江面上 燃煙、晚上燃火,以引導輪船航行。據説它
有飛翔的海鷗、閑游的野鴨,還有神奇的“三 是我國歴史上第一座導航標誌,比吳淞口燈
夾水”。每當船到吳淞口,都會拉响汽笛, 塔導航還早485年。永樂皇帝還將此山欽定為
像是告訴旅客:“上海到了!”聼到“嗚 - “寳山”,並親筆撰寫“寳山之碑”。鄭和
嗚 - 嗚”的汽笛聲,人們都會把目光投向波 船隊下西洋,自瀏河港經長江口出海,就是
光粼粼的水面,尋找“三夾水”。“三夾水” 由高橋烽火臺導航的。後來随着海潮的衝刷,
僅在漲潮時才會出現。那股藍緑色的水流是 烽火臺坍塌於江中。
海水;那股黄緑色的水流是長江水;那股青 吳淞口石埂導堤及燈塔建於20世紀初。
灰色的水流是浦江水。遇到漲潮時,這三股 1840年鴉片戰爭後,上海為對外通商口。1907
水流相互衝撞、相互擠壓,最後是相互妥恊、 年,為确保進出吳淞口的輪船安全,根據荷
相互融合。若是没有外力作用,“三夾水” 兰總工程師奈克提出的方案,建造吳淞口石
自然奇觀將永逺存在下去。 埂導堤工程,1910年完工。石埂全長1395米,
防浪石埂導堤和燈塔為吳淞口標誌性的 造價為202萬白银。起先石埂的終端設躉船,
建築。原本這裡風高浪急,暗沙湧動,險象 晚上點燈作為航標。1928年躉船拆除,新安
環生。築防浪石埂是為缓和長江流速、抵御 置20餘噸重的固定燈標,日夜發光,這就是
泥沙阻塞航道,設燈塔可為進出黄浦江的船 最早的吳淞燈塔。
只提供航行安全的保障。也許這裡建築物不 上海解放後,有關部門多次對吳淞口導
是那麼雄徫,但在船長眼裡,石埂導堤和燈 堤進行維護,實施沉排護底、抛石護坡、修
塔是航行安全的守護神;在海外游子眼裡, 補堤面等工程。1988年,導航燈柱改造重建,
燈塔是祖國母親眼睛的象徵,見到它便會興 樁身為圓錐形鐡筒。1990年,改用MF-300燈
奮地説:“我終於回來啦!” 器。1999年,吳淞口燈塔實現華麗轉身。一
上海吳淞口
周 峰
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