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87 - 猪场生产管理手册
P. 87

b.灭活疫苗   一般要求在 2~8℃条件下贮藏,更不能冻结,如口蹄疫灭活疫苗等。

                      c.建立疫苗出入库管理明细    详细记录出入疫苗品种、批准文号、生产批号、规
                 格、生产厂家、有效日期、数量、进出库记录等。超过有效期的疫苗,及时清除并
                 销毁。

                      ③疫苗的运输   严格按照疫苗贮藏温度要求进行包装运输,避免日光曝晒。

                       3.免疫异常反应的处置




                       (1)观察免疫接种后动物的反应



                      免疫接种后,在免疫反应时间内,要观察免疫动物的饮食、精神状况等,并抽
                 查检测体温,对有异常表现的动物应予登记,严重时应及时救治。

                      ①正常反应   是指疫苗注射后出现的短时间精神不好或食欲稍减等症状,此类
                 反应一般可不作任何处理,可自行消退。


                      ②严重反应   主要表现在反应程度较严重或反应动物超过正常反应的比例。常
                 见的反应有震颤、流涎、流产、瘙痒、皮肤丘疹、注射部位出现肿块、糜烂等,最
                 为严重的可引起免疫动物的急性死亡。

                      ③合并症   只限于个别猪只发生的综合症状,反应比较严重,需要及时救治。

                      a.血清病:抗原抗体复合物产生的一种超敏反应,多发生于一次大剂量注射动物
                 血清制品后,注射部位出现红肿、体温升高、荨麻疹、关节痛等,需精心护理和注
                 射肾上腺素等。

                      b.过敏性休克:个别动物于注射疫苗后 30min 内出现不安、呼吸困难、四肢发冷、
                 出汗、大小便失禁等,需立即救治。

                      c.全身感染:指活疫苗接种后因机体防御机能较差或遭到破坏时发生的全身感染
                 和诱发潜伏感染,或因免疫器具消毒不彻底致使注射部位或全身感染。

                      ④变态反应    多为荨麻疹。


                       (2)处理动物免疫接种后的不良反应


                      ①免疫接种后如产生严重不良反应,应采用抗休克、抗过敏、抗炎症、抗感染、
                 强心补液、镇静解痉等急救措施。

                      ②对局部出现的炎症反应,应采用消炎、消肿、止痒等处理措施;对神经、肌
                 肉、血管损伤的病例,应采用理疗、药疗和手术等处理方法。

                      ③对合并感染的病例用抗生素治疗。






                                                            56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