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6 - SAUSAGE工程案例集
P. 36
3)连梁及屈曲约束支撑最先屈服,逐步发展,起到了
明显的耗能作用,从结构弹性与弹塑性时程输出对比来看,
其弹塑性下结构基底剪力反应均小于弹性结构,表明结构经
过充分的塑性变形后,耗能效果明显;
4)底部加强区墙体损伤评价如下:首层核心筒根部墙
肢受压损伤因子处于 0.2~0.3,其分布宽度约为该片墙肢横
截面面积的 20%~30%,且首层墙体钢筋及钢材塑性应变均
很小,综合考虑其底层边界条件的因素,后期适当加大墙体
钢筋即可;其余墙体损伤较为严重部位主要出现在三四两层,
T3 地震波层间位移角 主要是由于三层作为转换层引起的,鉴于转换部位的重要性,
结论: 转换梁上部两层墙底可采取增设交叉型钢斜撑的方式予以加强。
通过 SAUSAGE 进行弹塑性时程分析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5)核心筒体非加强部位区墙体损伤主要出现在第 10 层
1)主体结构的最大弹塑性层间位移角 X 向为 1/119,Y 及上部 37 层左右,损伤因子在 0.2~0.8,但损伤宽度均只占
向为 1/132,满足 1/100 的规范值要求,结构最终仍能保持 墙肢总宽的 20%左右,其余均处于无损伤或者轻微损伤状
直立,满足“大震不倒”的设防要求; 态,基本满足预设性能目标的要求。
2)大震罕遇地震作用下,X 向框架承担剪力约占总剪力 6)整体支撑方案布置合理,屈曲约束支撑能够在结构
的 40%左右,Y 向框架承担剪力约占总剪力 25%左右;且大 中优先屈服耗能,起到了结构抗震“保险丝”的作用。
震下外框柱仅个别外框柱和外框梁出现轻微的塑性应变,大 综上所述,本结构抗震性能良好,结构在罕遇地震作用
部分框架柱和框架梁均处于弹性状态,仍具有较大潜力,表 下基本达到抗震性能目标,满足所设定的抗震性能要求。
明本工程框架可以起到抗震二道防线的作用;
33
领先一步,中国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