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67 - 丝路泰商首刊
P. 67
泰兴骄傲Taixing proud
在精确控制下,准确落于月球东经 52.36 度、南纬1.50度的预定撞击点。至此,完成了长达494天的
飞行任务,中国探月一期工程宣布完美落幕。随后,叶培建担任了嫦娥三号首席科学家,嫦娥二
号、嫦娥四号、嫦娥五号试验器总指挥、总设计师顾问……作为多个开创性空间探测器的总设计师
或相关领域首席科学家,叶培建推动了中国卫星遥感、月球与深空探测及空间科学的快速发展,在
各号嫦娥方案的选择和确定、关键技术攻关、大型试验策划与验证、嫦娥四号首次实现月背软着陆
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2017年1月,为表彰他在空间科学技术领域的卓越贡献,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国际小行星中心将编
号“456677”的小行星命名为“叶培建星”。 “那颗星并不属于我,但却给我带来了一份新的责任
与使命,那就是在有生之年再多做点事情。”叶培建说。
他是探索浩瀚星空的筑梦者,是无数年轻人心中的“主心骨”, 也是父亲、是丈夫、是儿子;甘于
奉献,他也有最温柔的情、最思念的人、 最诚挚的爱,于言万语,化为一句话:不忘初心、牢记使
命,共同铸就航天梦、 中国梦。今年1月3日,嫦娥四号探测器自主着陆在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盆
地内的冯·卡门撞击坑内,实现了人类探测器首次月背软着陆。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内,叶培建
与嫦娥四号探测器项目执行总监张 一张深情的握手照被镜头记录了下来在网络上“刷屏” ,让人
们看到了一代代科研工作者的不易,也成了叶培建与后辈代代传承的见证。
角色转换 初心不变
2018年,叶培建受聘南航航天学院院长, 在教育这块新领域开启了新挑战。他表示,这份职务
并不是挂名, 他要亲历课堂,抓好大学的本科教育。在他看来,企业和高校合作还不够深入,很多
大型企业的研发能力还很缺乏,投入的精力和财力同样不够。上任后,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对学院
全体教师近年来的教学科研情况进行全面摸底,并召开青年教师座谈会和系所中心负责人及教授代
表座谈会,与他们进行深入的沟通和交流。他将整个学院的运行比作一辆马车,教学和科研分别是
马车的两个轮子,学院必须首先解决“两个轮子” 的问题,要做到教学和科研齐头并进、协调发
展,马车才能行得稳、走得快。
在南航的课堂上,经常会看到这么一幅画面:一位精神矍铄的老人认真地坐在教室后面,与同
学们一同上课。课前,他会向任课老师了解授课内容,并与同学们进行交流,询问他们专业课的学
习情况,耐心听取学生对于本专业课程的意见和建议;课堂中,就任课老师提到的核心知识点为同
学们进行知识拓展与深入讲解。
碰硬较真 勇于创新
1995年,他作为技术负责人参加了深圳股票 VSAT 网的设计;参与中国资源二号卫星设计,实
现了星地一体化设计;第一个实践把电测与总体分开;第一个提出在卫星进入发射场前要进行整星
可靠性增长试验,这诸多的“第一”充满艰辛,一次又一次考验着这个勇于创新、“爱吃螃蟹”的
人。
59 to 60 Silk Road Thai Merchant 首刊号
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