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71 - 丝路泰商首刊
P. 71
人文地标Landmark
二
四个不同性格的年轻人很快有了共同话语,相互调侃都是封建社会的“叛逆”,这次不期而
遇成为他们人生轨迹的交汇点,此后往来更加密切,最终舒曰信和沈珉(参加革命后改名伊
娜),华明之和沈安娜双双结为革命伴侣.
祖籍无锡荡口古镇的华明之,原名家骊,字鸿声,1913年2月出生,父亲华国祥,母亲朱
明仁,华明之为长子,尚有六个弟妹,在上海当小职员的父亲迫于家庭经济压力,让华明之报
考“南洋商高”,比沈安娜入校早一年。华明之也是爱国青年,思想进步,处事稳重,1934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吴克坚领导的中共特科上海地下情报组织工作,公开身份是上海国际电
信局无线电台业务员。
1934年是沈安娜人生的又一关键节点,因二哥沈勤无力继续接济妹妹的学费,沈安娜自
谋生计改读“炳勋中文速记学校”,恰逢国民党浙江省招聘速记员,学校挑选三人应试,19
岁的沈安娜以一手娟秀的毛笔字和每分钟200字的超群速记能力被录用。在中共中央特科组织
的安排下,1935年1月进入浙江省政府机关,成为议事科唯一的女速记员,从此开始了长达十
四年的敌营潜伏生涯。
在杭州两年多,沈安娜谨记党组织嘱托,对党忠诚,严守机密,不仅出色地收集到国民党
清剿闽浙赣皖边区红军的军事情报,还在郊外“九溪十八涧”收获了爱情。多年后,华明之、
沈安娜戏称秘密情报工作是他俩爱情的“催化剂”,战乱年代的婚礼十分简单,华明之送给沈
安娜的信物是一枚精心刻制的象牙印章。为排解国民党“衙门”的污浊带来的烦恼,他俩就到
郊外吹起口琴。
学唱电影《桃李劫》《风云儿女》的主题歌。1989年10月,华明之、沈安娜共同出席全国
妇联等单位组织的全国百对金婚佳侣纪念沿动时有感而发,以“金婚述怀”为题赋诗一首同添
战友情,结侣转瞬五十春。互助合作六,生死与共海誓盟。竭尽绵薄献我力,深受培育恩。桑
榆自当保晚节,半点余热片1938年,在武汉八路军办事处,沈安娜接受周恩来、董必武等领导
的派遣,利用蒋介石的亲信朱家骅的关系,取得国民党特别党员身份,打入国民党中央党部秘
书处任速记员,担任国民党中央全会、中常会和国民政府军委、国防委、中央训练团以及蒋介
石时指定的小范围秘密会议的速记,多次近距暗蒋介石的两面派嘴脸,获取了大量极具战略警
价值的机密情报,为人民解放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将语言转化为文字在今天的技术条件下并
不困难,而在当时靠人工速记再整理成书面文是一种高度紧张的脑力劳动。自从沈安娜坐庆上
清花园国民党中央党部秘书处办公楼天要参加各种高层会议,白天工作,晚上清报,长期处于
超负荷工作状态。抗战期间对重庆实施长达五年之久的战略轰炸,缺电缺水:物资匮乏,三餐
吃带霉味的劣质大米,她又怀孕在身,还坚持上班,为的是不错失获得情报的机会。过度劳
63 to 64 Silk Road Thai Merchant 首刊号
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