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75 - 丝路泰商首刊
P. 75

两地风情The customs of the two places



               黄桥遗存丰厚,有明清建筑 2000 余间,现有东、南、西3片传统古街区,古街巷 24
        条。保存着古街巷、古寺庙、宗祠,还有大批唐宋明清石刻、木匾。门、亭、园、桥、
        巷、寺、碑、栈星罗棋布,移步换景,每处皆有一个故事、一段历史、一方风情、一种
        文化。

               黄桥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商贾云集之所。明朝期间,因泰兴县正九品主簿黄连
        廉洁为官,热心为民,永丰人建一石桥命名为“黄公桥”“。后有地痞讼师以此诬告县
        令,朝廷严查,百姓偷偷将“公”字凿去,成“黄桥”沿用至今。1940 年,陈毅、粟裕率
        领新四军东进黄桥,黄桥儿女冒着枪林弹雨,助阵杀敌,支前物资源源不断送往前线,
        一曲《黄桥烧饼歌》传唱至今,演绎着鱼水情深的动人故事。

               说起来,去过不少江南水乡古镇,大多是小桥流水人家。黄桥古镇却让我有一种新
        鲜感,相比较于经济发达的江南,古镇区居然保存得很不错,历史街区仍保留着原貌,
        真不容易。几番无意,几处徜徉,不经意的一个转角,便已阅尽千年时光……这,就是
        黄桥古镇。


        这座古镇的老街巷原汁原味。

               去黄桥古镇,如果只是走马观花,感受不到古镇的魅力。静下心来,去古街巷走走,你
        才会知道黄桥古镇的沉默内敛。从镇海门进去,就是著名的珠巷,也是黄桥古居保存得最完整
        的巷子之一。珠巷是一条主街道,旁边当然还会有很多小巷子,巷子的墙面上钉着一块木牌,
        说明巷子的名称和由来。还有北迎祥巷,其实迎祥巷分南北,巷子很长,原来此巷多居银匠,
        因银匠谐音迎祥,故名南北迎祥巷。

               马巷的风格很朴素,与珠巷相似,石板铺地,青砖黛瓦。以前何氏居此巷,因往来
        都骑着高头大马,所以人们就称其为马巷。何氏是黄桥的一个大家族,明清时代,仅何
        氏一族就出了四名进士和十名举人,秀才更有三百名之多,且任职的何氏官员大多正直
        廉洁,故而甚受爱戴。


        这座古镇的烧饼也包含着不一样的文化。

               江南的小吃很多,但黄桥古镇的烧饼却是有着历史内涵的。黄桥战役以后,黄桥烧
        饼便流传了下来,并成为一种著名小吃。黄桥决战打响后,黄桥镇当地群众冒着敌人的
        炮火把烧饼送到前线阵地,谱写了一曲军爱民、民拥军的壮丽凯歌。黄桥烧饼是古老的
        汉族传统小吃,产于江苏省宿迁市皂河镇,属江苏菜系,流传于江淮一带。

               黄桥烧饼酥脆焦黄,非常可口,要趁热吃。烧饼只有巴掌大小,厚薄只有半寸,最
        外边是一层厚厚的焦黄的芝麻,常见的是圆形和椭圆形的烧饼,金黄灿灿的,看上去象
        一个玲珑剔透精致的小工艺品,令人垂涎欲滴。

               黄桥古镇有历史底蕴,也有平凡动人的烟火气息。既有红色的文化,也有焦黄的烧
        饼。吃着烧饼逛一逛古镇,欣赏明清建筑,感受古街巷的沧桑,感觉也挺不错的。




                                                                             67 to 68   Silk Road Thai Merchant  首刊号
                                                                                              商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