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68 - 律13教案手冊
P. 68
68
教學補充資料 生活律動 13 2017
教學補充資料
【臺灣簡史】
事件
約西元前 6000 年 舊石器時代晚期長濱文化,八仙洞遺址為代表。
史前時期
約西元前 5000 年 新石器時代代表文化──大坌坑文化、圓山文化、卑南文化。
(1624 年
約西元前 4000 年 屬於南島語系的臺灣原住民開始在臺灣活動。
之前)
約西元元年 金屬器時代代表十三行文化。
1624 年 地理大發現時期,歐洲強權紛紛前來建立殖民地,荷蘭人為了能與中
國、日本建立貿易的據點,於 1624 年占領臺灣。
1626 年 為突破荷蘭人對馬尼拉的貿易封鎖,西班牙出兵雞籠(今基隆),征服
荷蘭、西班
北臺灣。
牙統治時期
1628 年 西班牙人占領滬尾(今淡水),並建立「聖多明哥城」(Fort San Domingo,
今紅毛城原址)。
1642 年 荷蘭人反攻雞籠,結束西班牙人的統治。
1661 年 鄭成功攻臺,立臺灣為東都,赤崁為承天府。
鄭成功治臺
1662 年 鄭成功領兵渡海攻下熱蘭遮城(今安平),荷蘭人投降撤離臺灣。
時期
1683 年 清廷派施琅發兵攻下臺灣。
從 1683 年清廷攻滅明鄭王朝起,至 1895 年《馬關條約》轉讓主權予日本為止,
共 212 年。
清朝將臺灣納為領土後,最初劃為福建省的一部分,對臺灣並不積極治理,導
致臺灣作為法外之地,動亂頻仍。即使如此,仍有不少以閩南、客家民系為主
的移民遷入,成為今日臺灣「本省族群」的起源,臺灣的漢族人口也自此時期
起超越了原住民族。
1709 年 陳賴章墾殖大佳臘(今臺北),這是台北盆地被漢人開墾的開端。
1784 年 清廷設鹿港為新港口,鹿港成為臺灣中北部的政治、文化、經濟重鎮。
1776 年 清廷廢止官員不許攜眷來臺的規定。
1805 年 大龍峒保安宮落成。
清朝統治 1874 年 發生牡丹社事件後,清廷體認建設臺灣的重要性。
時期 1885 年 臺灣建省。由於甲午戰爭的失敗,
1858 年 英法聯軍簽訂天津條約增開臺灣(今臺南安平舊港)、淡水二港。
1860 年 「北京條約」規定臺灣開放淡水及安平港為通商口岸。
1862 年 滬尾正式開港。
1863 年 雞籠正式開港。
1864 年 安平和打狗(今高雄)正式開港。
1874 年 沈葆楨奉派至臺灣,積極建設臺灣。
1875 年 清廷取消內地人民渡臺耕墾禁令,臺灣正式全面開放。
1884 年 臺北城的城牆及五座城門興建完成。
1885 年 臺灣從福建省獨立出來成為臺灣省,劉銘傳就任第一代巡撫。
1895 年 馬關條約將臺灣、澎湖割讓給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