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86 - 货币的真相
P. 86
月实现了预算平衡。(摘自宋鸿兵,货币战争 2)
“地租马克的奇迹”终结了德国的恶性通货膨胀。以亚尔马·沙赫特的货币当局
改为发行地产抵押马克,即所有的农业和工业财产为抵押,发行总额不超过 24 亿地
产抵押马克。旧马克在这一过程中贬值了 80%。德国原来有 300 亿美元的外债,现
在只值 1.9 万亿地产抵押马克,多年的赔偿危机顿时沉静下来。
面对经济压力,邻国也是战胜国的法国对比于战败国德国的境况并没有好到哪里
去。它们同样主动选择了货币贬值,并且迟迟不重返金本位制。法郎兑美元的汇率一
路下跌。尤其在 1925 年,法郎兑美元汇率急剧下挫,从年初的 19:1 跌到年底的 28:
1,到 1926 年 7 月又进一步跌到 41:1。
那时候有 4.5 万名美国人住在巴黎,他们都过着天堂般的生活,包括知名的菲茨
杰拉德夫妇、海明威都住在这里。海明威给美国的报纸写专栏文章,专门描绘法郎贬
值之后的美好生活。
很多读者可能会责备法国政府和他的货币当局无能,事实上,正是因为法郎贬值,
使得法国避免经济衰退。整个 20 世纪 20 年代,法国的财政捉襟见肘,出人意料的是,
经济相当平稳。
面对国库空虚,法国当局可谓费尽心机。通过一起跟中国北洋政府有关的金融事
件可见一斑。
由于法郎贬值,其实际价值仅及其纸面含金量的 1/3。为确保自己的利益不受损
失,1922 年,法国提出将庚子赔款之未付部分退还中国,用于偿还中法实业银行基
金并发展中法教育事业,代偿中国政府应缴中法实业银行未清股本及清结中国政府欠
中法实业银行各款,但所有这些用款均以金法郎计算。
所谓“金法郎”是指实行金本位的纸币。当时中国银币 1 元值 8 法郎有余,如果
以其含金量牌价换算,则只值 2 法郎 70 生丁左右。如果按照法方要求,以金法郎付
款,中国将损失 6500 万元之巨,也就是说,名义是法国向中国退还庚子赔款,实际
是为了本国的利益,将法郎贬值的损失转嫁于中国。中国不仅未得好处,反要向法国
付出一大笔钱。
两个主要欧洲大国的“自干自的”的货币政策,使得日内瓦会议上关于重返金本
位制货币体系的主张成为空头口号,意味着这次会议几乎已经失败,剩下一个英国在
金本位制这件事情上孤独地战斗。
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