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9 - Demo
P. 19

46
          八、石榴火車站之歷史紀錄
(一)台灣鐵路發展簡史
石榴車站位於雲林縣斗六市榴北里,目前為台灣鐵路管理局縱貫線的招呼站,是個無人管理的車站,僅 有通勤電車停靠,搭乘民眾無法在搭車前購票,都是在上車後再向車長補票,在現代化的車站中保有古 老的營運模式,十分特別。
據歷史記載,石榴車站過去稱「石榴班驛」,自日治時代的明治 38 年(西元 1905 年)10 月 15 日便開 始營運,當時台灣鐵路網尚未完全成型,西部鐵路縱貫線也僅部分開通,南部鐵路只在彰化站至打狗站 (現今高雄站)間通行。台灣光復後(民國 39 年 6 月 1 日)石榴班火車站設為三等站,開始辦理客貨營 運,並於民國 44 年 3 月 1 日改稱「石榴站」。石榴車站在民國 5 0 年代,主要是專門供應全島道碴之需求, 因當時大埔溪溪水清澈,其河床卵石不論在大小或是品質上皆符合鋪設鐵道之需求,直到全台鐵路網逐 漸鋪設完成後,才功成身退,在民國 79 年 8 月 15 日,復由甲種簡易站改為招呼站, 交由斗六車站管理。
【鐵道的親密夥伴-道碴】
道碴 (Ballast),火車的鐵道上面放小石頭,其最主要用意在分散震動的力量,亦有增強排水功能。
軌道是用枕木(現用 PC 枕)固定鋼軌的軌距,鋪設小石頭是讓火車通過時所產生的震動分散,使鋼軌的軌距 不變,使列車不致產生出軌現象,另鋪設小石頭亦可在雨天時,與水可迅速排除。石頭的正確名稱為「道碴」。
因為鐵軌和枕木必須長期承受火車的重量,而碎石頭的任務就擔任著防止鐵軌下陷的緩衝工作。另外火 車高速通過鐵軌,會產生噪音和高熱,而碎石頭的另外兩個重要工作就是吸收噪音和吸熱。
鐵軌間鋪的石頭都是鑿碎的,形狀非常不規則,這樣的石頭較易碎裂,如此一來,火車通過時因為石頭 的碎裂而吸收掉所產生的高熱;如果鋪的是圓潤光滑的石頭,因為不容易碎裂,吸熱的效果就不好了!
 
 
道碴的主要功用:
1. 支撐鐵軌和火車的重量。 2. 排水順利
3. 減少塵土堆積,滋生雜草 4. 減少震動,吸收噪音
資料來源:台灣鐵路管理局台中車站


































































































   17   18   19   20   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