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1 - Demo
P. 21
48
「......斗六、濁水間,中林仔頭,濁水間一區的土工自昭和37年(西元1904年)4月21日著手, 同年 9 月 30 日竣工......建築材料的調查,砂石在於斗六林內庄間,散佈於大肚溪流域,煉化材料則在斗六彰 化附近,木材在林內庄附近,石材在濁水溪流域有堅固之玉石,但斗六林內庄及濁水溪附近有土匪出沒, 搜查受到牽連,預測氣候順和雨少,患病者亦寡,但實際測量實卻時常大雨,又罹患痢疾者多,影響調 查業務之進行。」
此一階段南部嘉義至濁水新線之建設,鐵路線路全長 27.1 哩。由嘉義出發, 經芽藤宅庄,於此渡牛稠溪, 過頭橋庄、下洋庄、山腳庄,到達打貓車站,由此再過崙仔頂庄、虎尾藔庄、下員林庄,於此過三疊溪、 抵大埔林車站,過石牛溪, 經新庄、過溪畔庄,過芭蕉溪,進入後仔庄、下社口庄,過雲林溪、抵斗六 車站, 由此經瓦榣庄、石榴班庄、九穹林庄,渡溪後抵林內車站,由林內站出發,經鼻仔頭庄後即通過 濁水溪進入北濁水。
中部線的起工,則起於明治 37 年(西元 1904 年)4 月,隔年 1 月完成斗六至二八水間。3 月時,二八水至 彰化間線路竣工,5 月彰化至大肚間工程竣工通車,最後三叉河至葫蘆墩工程也在明治 41 年(西元 1908 年) 4 月完成。至此,日治初期台灣南北縱貫鐵路的改良與新築已算正式完成。日治時期台灣縱貫線鐵路之興建, 自明治 32 年(西元 1899 年)至 41 年(西元 1908 年),工程總設有 34 區間,前後共設 85 個車站。
(二)石榴班驛歷史沿革
石榴火車站在日治時期稱「石榴班驛」。此地與林內是當年斗六地區通往林杞埔也就是今天竹山的必經 之路。明治 38 年(西元 1905 年)縱貫線鐵路尚未開通時,石榴班驛已經開始營業了,當時南部的鐵路 只在彰化─ 打狗(今高雄)間通行。《台灣鐵道史》記載石榴班車站開業於明治 38 年 10 月 15 日,距離 打狗有 89 哩分(約 228 公里)。
明治 41 年(西元 1908 年)時,縱貫鐵路全線通車,石榴班驛則於明治 42 年(西元 1909 年)9 月 19 日停止營業。根據《臺灣日日新報》之記載,由於石榴班驛初期興建之目的主要是為了供給縱貫線鐵道 工事如磚、土石等材料而設置,因此當縱貫線之鐵道工事完成後,再加上林內驛之設置下形成重疊,而 使石榴驛失去重要性而廢站。
1945 日治時代─石碴線 1935 石榴道班班長張錫墩與副站長謝樹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