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5 - Demo
P. 25

52
          石榴火車站歷史紀事
 
 
年代
紀事
備註
明治 37 年(1904 A.D.)11/10
縱貫線斗六至濁水間新線開業
明治 38 年(1905 A.D.)1/5
縱貫線濁水至二八水間新線開業
明治 38 年(1905 A.D.)10/15
石榴班驛開業
基地非現址
明治 41 年(1908 A.D.)8/21
石榴班驛界內之線路因豪雨損壞
明治 41 年(1908 A.D.)9/20
石榴班驛廢業
基地非現址
昭和 13 年(1938 A.D.)5/8
張何清、張德成等人陳情設站
昭和 14 年(1939 A.D.)10/20
石榴班驛興建
昭和 15 年(1940 A.D.)5 月
何廷清、張德成等連袂上書陳情
昭和 15 年(1940 A.D.)6 月
日本政府藉買賣取得土地所有權
昭和 16 年(1941 A.D.)
應軍事需要,復設石榴班信號場及石榴班石渣支線
民國 39 年 6 月 1 日
設為三等站,站名仍為「石榴班」,開始辦理客貨營運。  現址
民國 44 年 3 月 1 日
石榴班火車站改稱為「石榴站」
民國 68 年 1 月 1 日
石榴火車站改為簡易站
民國 72 年 9 月 15 日
停辦零擔貨運
民國 75 年 6 月 1 日
石榴火車站改為甲種簡易站
民國 79 年 8 月 15 日
改為招呼站,停靠通勤類客車,石渣支線也隨之裁撤
民國 95 年
石榴車站被雲林縣政府登錄為歷史建築
民國 101 年 7 月
秀月連亨爭取 600 萬整修百年石榴驛
民國 102 年
秀月連亨爭取 180 萬完成整修石榴老驛站天橋遮雨棚座椅及路燈
民國 102 年
鐵道公園 1200 萬爭取中
資料來源:台灣鐵路管理局「雲林縣歷史建築石榴站與職員眷屬宿舍調查研究修復與再利用計畫」。
(四)石榴車站衰敗與新生
由於客運量逐漸萎縮,台鐵於民國 79 年(1990)將石榴火車站降為無人招呼站,此後石榴火車站年久 失修,週邊的環境無人整理,逐漸沒落破敗。車站與斗六相距 4.8 公里,而與林內鄉相距 4.7 公里,每日 停靠車次有 40 班次,僅有在社區學生上下學時才有較多人員進出,搭乘人數十分有限。因此,車站變成 外籍勞工聚集活動之據點。經訪談後得知,多數居民認為車站周邊基礎建設過於簡陋,加上平時附近人 煙稀少,容易成為治安死角,非萬不得已,大多民眾會放棄其車站的便利,選擇其他較安全的方式通勤。 若要提升石榴車站的使用效率,周邊設施的建設是首要之急,否則石榴車站終究走向廢站一途,消失在 時代的洪流中,將是石榴地區重大的損失。


































































































   23   24   25   26   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