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03 - 8701
P. 203
8701
大三的上学期 应老师教我们中西比较文学这门课。第一次上课 她就给 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因为我从应老师的名字 想当然地以为这个老师 应该 是个男的 没想到开门进来的 竟是个风度翩翩的女老师。她看上去约五十来 岁(后来才知道当时她已年过六旬) 齐肩的卷发 花白 带个眼镜 皮肤白 晰 面带微笑 神态优雅 气质高贵 说话不疾不徐 略带点江浙口音。一下 子就把我们吸引住了。
不过听了应老师的课 又觉得这老师水平更高。中西文学 大而庞杂 如 何比 又怎样比出个异同来 既要高屋建瓴的理论指引 又要宏博扎实的文学 积淀。应老师讲堂上一站 信手一拈 娓娓道来 旁征博引 左右互搏 时而 中文 时而英文 时而古典 时而现代 且基本不看讲义。我们这帮人 以前 哪见过这阵势 顿觉碧天万里 望洋兴叹 如痴如醉 叹为观止。
唯一觉得应老师不足之处 就是字写得还比较孩子气。呵呵 不过 应老 应老 师虽然年纪比较大了 但她的说话啊 笑声啊 还有不时的幽默啊 也都还带 点天真的孩子气呢!这上下弥漫的孩子气 不觉与她的字 竟有点相得益彰。
不久 我就有幸去了一次应老师家 有了和应老师私下接触的机会。那是 一天下午 我在中文系办公室办个什么事 正好有一封应老师的信送到办公 室 我看到信封上写的应锦襄先生收 当时就觉得很奇怪 应老师不是女的 吗?怎么会写先生呢?是不是搞错了?问题甫一提出来 就被办公室的老师还 奚落了一顿 “亏你还是中文系的 连这个都不知道。”
只怪当时年纪小。但年纪再小 作为中文系三年级的学生 确实说不过去 啊。所以现在想来 还汗颜至极。原来 像应老师这种德高望重、学术高深的 老师 老师 老师 不分男女 都被尊称为先生。系里的这位老师还告诉我 像应老师这种 级别的教授 现在都很少给本科生上课了 是应老师自己坚持 我们才有幸能 一睹大师风采。听到这里 我不禁对应老师又增加了几分敬意 于是便自告奋 勇 要把信给应老师送到家里去。
应老师家住白城。我按信上地址 找到了她的家。在兴奋与忐忑中 我敲 响了老师的家门。还好 那天她正好在家。虽然和我还不熟稔 老师仍很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