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05 - 8701
P. 205
8701
因为她学识渊博 气质高贵 更因为她人格的高尚。她出身名门而不清高 反 而平易近人和蔼可亲 学富五车而不自得 反而有教无类一视同仁。更为难 得的是 应老师不畏权势不媚俗 竟有铮铮铁骨。据说 当年左翼作家彭柏 山因受胡风反革命集团案子牵连 落难到厦大中文系 几乎没人理他。可应老 师夫妇却不惧风险 坦坦荡荡 敢冒大不韪 和他往来。彭柏山平反后 她就 立即编写出版了《彭柏山传》。所以说 锦襄师被人尊称为应先生 绝不是偶 然的。在我印象中 我在读书期间 一个女教授被称为先生的 好像除了应老 师 没有其他人了。至于有没有后来者 由于离开了学校 也就不得而知。
另外 应老师还很谦虚。她喜欢让我们叫她应老师 而不是叫她应先生或 应教授 可能她认为 没有哪个称呼 比得上老师这两个字。
遗憾的是 除了那次的送信登门 我和应老师后来并没有太多的私下来 往 毕业后也没有再见过她。离开学校后 辗转于人生的各种路途 却每每于 不经意间 会想起先生亲切的笑 会念及那不知名字的糕点的滋味。再后来 无意中得知先生已离开人世 内心也泛起失去亲人似的沉沉哀伤。还得知 她 去世前 立下遗嘱 将自己的遗体捐献作科学研究之用。
我在哀伤之余 内心却也升腾起某种崇高的感觉 因为我在先生那里 看 到了最完善的人格:云山苍苍 江水泱泱。先生之风 山高水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