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3 - 實習手冊 一版_Neat
P. 33
心得篇
吳安妮
大三一整學年,我都在長榮大學社會力研究發展中心當兼任助理,故此對社區工作
產生了興趣,選擇社會力於高雄市的分部──高雄市社區願景培力中心(以下簡稱「願
景」)作為實習機構的第一志願。我們的面試在願景於旗山的辦公室進行,當天陳昭宏
督導、張淑菁督導與葉晏慈專員針對實習工作內容與生活安排進行討論,大約半個月以
後我就收到了錄取通知。
社區願景培力中心主要工作內容是陪伴社區發展協會撰寫與執行計劃案,以及社區
或區公所的培力。願景團隊有五人,每人皆有自己負責的區域,每天的工作行程除了行
政作業,還有拜訪各社區,與社區發展協會幹部針對社區計劃進行討論。用昭宏督導的
話來說:「我們不是在社區裡,就是在去社區的路上。」
我和我的實習夥伴王人右在抵達機構的第一天,昭宏督導就與我們針對這六週的實
習進行工作內容的討論。我和人右最主要的工作是協助願景在暑假期間進行的社區需求
調查工作坊作文字或影像記錄,其他時間則是隨著團隊到各社區拜訪見習,或協助行政
作業。
實習的表訂時間是星期一至五的上午九點至下午六點,但由於願景的工作地點與時
間不固定,因此每一天的集合時間是視工作行程而定,下班時間也是依據當天工作結束
的時間。相對的,這份實習工作的彈性空間較大,若需排假皆可隨時與督導商量。督導
對於實習生的安全非常重視,大多數跑行程的交通是由督導負責開車接送,偶爾與督導
分開行動時我們才會自行騎機車前往。非常感謝願景對於我這個外籍生的照顧,特別幫
我找了實習期間的租屋處,還提供住宿津貼,可以說是揪甘心的機構。
在實習的六週期間,我到過十七個地方,協助五場的社區需求調查工作坊記錄工作,
還參加了兩場督導主講的講座、兩場社區技能學堂、拜訪六個社區、以及兩個社區的耆
老生活對話系列活動。看似我的實習生活非常充實,但這只是願景團隊生活的冰山一角。
在這個暑假裡,包括我在內,願景有三位實習生,督導們非常在意我們三位的學習,因
此我們每一天的任務結束後督導都會與我們小聊當天的看見與心得,每兩個星期就會有
一天不跑任何的行程、在辦公室裡進行團體討論。
由於我將實習視為進入職場前的見習,因此我更多注意的是各團隊的工作方法與態
度,並會思考若是由我來做,我會怎麼使工作更有效率?其中,我最大的收穫是願景團
隊的細膩。願景團隊每一次在安排課程時,從場地是否方便高雄各社區前往、飲水機與
廁所的位置、以及用餐的細節,都是他們考量的部分,有時候不是他們的工作範圍他們
也會願意幫忙,用他們的話即是「希望給社區最好的服務」。過往當我在籌劃活動時,
我總是優先考量主辦當局自己的方便,願景團隊的工作態度讓我重新思考「服務」的意
義,希望在這次的成果發表會中,我有把願景團隊的精神發揮出來。
很多人會覺得,哲學系為什麼需要實習、為什麼會到社區實習?一開始我也不太理
解哲學與社區工作之間的關係,直到我進入實習把自己扔到社區裡,我才理解哲學是如
何實踐在社區工作裡。我們哲學系在做的是議題討論與邏輯訓練,每一次見習社區會議
時 , 從社區與願景團隊的討論中我們可以分析出社區的需求、找出此次會議探討的議題,
接著再思考出適合的解決方案。
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