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76 - 宝能视界-2019第一期(总第1期)
P. 76
场景商业时代
高区不再寂寞空虚冷
引 言:
“商业死角”通常分为传统意义上的空间死角 优质区域,劣币驱逐良币,整个商业沦为半
和整体开发失败后的商业死局。 死盘,这正是现在国内大量商业亏本运营的
在优质的整体规划和运营加持下,消费者兴 原因之一。
许会忽视硬件上的美中不足,死角有望得以 归根结底,商业死角形成死局,不仅仅是空
改善; 间上的弊端,最大根源是定位、招商、运营
但若前期规划设计与后期招商运营各自为 上的失误。
政,大量料所未及的死角出现,反蚀原本的
“层数越低越好”,无论从招商还是运营的
层面考虑,商业设计的常规性思维往往如
此。大多开发商仍然没有信心将商业拉到
更高点,往往选择把地表占满,建筑密
度达到最高,甚至不惜出现巨大的单层
平面,形成让人无法适应的迷宫尺度。
被动做高往往出现在高密度人口的一线城
市,在用地和高容积率局限下,商业综合
体不得不选择“向上开辟”。
被动做高也能做出经典案例,不少商业
综合体带着镣铐跳舞却反而跳得精彩绝
伦,如香港的希慎广场、朗豪坊,曼谷的
EMQUARTIER,东京的六本木新城(我们
将49-54楼的森艺术中心也当成公共商业的
一部分)和涩谷之光,以及广州的K11,这
些项目在超过10层的空间里,包含了零
售、餐饮、娱乐、展览和艺术等功能。只有
目的性强,才有引人向上探索的动力,通过
竖向跨层扶梯、大量观光型电梯让消费者轻
松上行,再利用小型流线的细节处理让人缓
缓向下,形成人在商业体中的垂直流动。 香港希慎广场,难以横向展开,不得不纵向延伸布局 曼谷 The Emquartier,城市空间狭小,天铁沿线寸土寸金,使商业拔高
70 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