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9 - 1108地藏道場暨禪宗祖庭九日訪聖之旅
P. 9
國佛教協會名譽會長。主持振興禪宗,提倡持戒,實行農禪並舉,禪淨並重。虛雲 大 師 弟
子眾多,印度、尼泊爾 和東南亞及美洲大陸均有其門徒。真如禪寺自建寺以來,如法修持,
農禪並重,成為一貫家風,有禪宗最勝道場之譽,虛雲老和尚中興雲居道場時,已是百二
老人,仍努力刀鋤耕耘。他率領廣大寺僧耕雲鋤霧,打地拋磚,參禪結七,講經傳戒,一
派農禪景象,儼然百丈家風。虛 雲 大師百二高齡,身體日衰,他不顧年邁,仍抱病撰寫《重
建雲居山真如禪寺事略》、《雲居山志重修流通序》,命香港大居士岑學呂重修出版《雲居山
志》。彌留之際,對寺內各寮職事交待:「今問我最後語,只有勤修戒定慧,息滅貪瞋痴。」
西 元 1959 年農曆 9 月 13 日,虛雲大 師 圓 寂 於雲居茅棚內,一代高僧,溘然撒手西去。
住宿:萬達嘉華酒店或同級
第 7 天 南昌/靖安/奉新/宜豐/宜春
景點:寶峰禪寺、百丈禪寺、普利禪寺
【寶峰禪寺】
寶峰寺初名為「泐潭寺」,又名「法林寺」,因座落在石門山內,故有「石門古剎」之稱。
周圍層巒疊嶂、危崖壁立、樹木蔥蘢。寺後七嶺奔來,左右兩峰環抱,俗稱「九龍聚會」之
地,氣勢靈奇、環境清幽。與寶峰寺歷史有關的著名人物是馬祖。馬 祖 是中國佛教著名禪師,
俗名馬,僧名道一。他根據六祖慧能的主張,提倡心性本靜、佛性本有、覺悟不假求外,宣
揚「自心是佛」,對中國的哲學思想、民族文化、道德觀念等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寶 峰 寺 是
馬 祖 道 一 的 重 要 道 場 ,自唐貞元元年(785 年)起,馬祖曾多次率徒來此弘法。唐貞元四年
(788 年)二月初一,馬祖圓寂,世壽八十,弟子奉靈骨歸寺於建昌石門山泐潭等。 唐貞 元 七
年(791 年),左僕射德爾奉德宗聖旨來為馬祖建捨得塔。唐憲宗賜馬祖諡號為「大寂禪師」。
清代雍正十三年(1735 年),世宗加封馬祖為「普照大寂禪師」。
【百丈禪寺】
是佛教百丈立清規,「禪 林 清 規 」的發 祥 地 ,中 華 佛教十大古寺之一。百 丈 寺迄今已
有 1200 多 年 歷史,在佛教界負 有 盛名。百丈寺開山之祖 -懷 海 大師創立的禪門規式為天下
僧眾所遵循,故又被稱為天下清規。佛 教 之所以能在中華大地歷經二千多年而不衰,雖與其
在隋唐時期的繁榮發展,開八宗之先有關,但亦與禪宗的叢林制度將 佛教寺院的管理組織化、
制度化密不可分。而這 位在一千三百年前,實現佛教寺院管理系統化的禪宗巨匠,正是 百丈
懷海大師,他在此創立的清規農禪制度,在中華佛教進程中德高百丈!
【普利禪寺】
唐大中十三年(公 元 859 年),高僧良價雲遊至洞山,在涉葛溪時,睹影悟道,於是就在
洞山此處建寺,寺名廣福。良價在廣福寺弘揚佛法,創新教義,開堂宣講「五位君臣,偏正
回互」的禪學思想,由此創建禪宗五宗之一的曹洞宗,故此地乃為曹 洞 宗 的發 祥 地 ,素有
「洞天佛國,釋家祖庭」的盛譽。洞山融合自然生態、佛教文化與一體。山間古木參天、藤
蔓環繞、鳥語花香、鳴泉飛瀑,塔林散落、廟宇精致、美不勝收。寺後「價祖塔」是良價的
真身墓塔。公元 869 年,良價圓寂,其肉身葬於 廣福寺後山,塔名慧覺,是為中外曹洞宗
信徒共尊之祖塔。
住宿:迎賓館酒店或同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