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88 - Chinese Ceramics the Linyushanren Collection Part 1 , Christie's
P. 88
臨宇山人珍藏哥窯盤
古韻遺珍
蘇玫瑰
亞洲藝術部資深學術顧問
宋代(公元960至1279年)陶瓷器形端美,單色釉酥潤含 雖然公元1561年出版的《浙江通志》亦贊同此說,但終究缺
蓄,兩者交相輝映,故中國古今鑑藏者皆奉為圭臬。歷代 乏事實根據,看來多半是人云亦云所然。就「哥窯」一名,
的皇親貴胄和文人雅士均對宋代名瓷青睞有加,明代鑑藏者遂將 汪慶正教授生前考證了大量的著錄。他在宋代著錄中找不到
之歸納為汝、官、哥、鈞和定五個窯系,即「五大名瓷」。是次 任 何 相 關 的 記 錄 , 但 卻 發 現 元 代 學 者 孔 齊 曾 於 《 至 正 直 記 》
拍賣的哥窯盤小巧玲瓏,充份體現了哥窯一系最為人稱許的審美 (約1365年)提到過「哥哥洞窯」和「哥哥窯」。明初作家曹昭
特徵。 所撰《格古要論》(著成於1388年)中也有論及「哥哥窯」。在
現存著錄中,首度提及「哥窯」的應是1428年出版的《宣德鼎彝
宋室因女真進犯,被迫棄守北都汴京(今開封),後來連暫棲之 譜》。凡此種種,可能皆是指相同的器物或瓷窯,只是久而久之
所河南應天府(今商丘)亦相繼失守,遂南下建都於浙江臨安 其名化繁就簡而已。官、哥瓷器不僅獲時人賞識,歷代君王或民
(今杭州),是為南宋。原先為北宋徽宗(公元1100至1126年 間藏家亦珍而重之,迄今不衰。以清代乾隆帝(1736至1795年在
在位)燒造汝瓷的華北河南已遭女真侵吞,所以無復宋室差遣。 位)為例,他常命人在清宮舊藏哥窯和官窯瓷器上添加其所擬的
於是,南宋亟待物色新的御瓷來源,後來輾轉在杭州地區選定窯 詩文,並收錄於《清高宗御製詩文全集》,二窯地位之高於此可
口,為朝廷燒造御瓷。早期著錄提到的郊壇下和修內司官窯(後 見一斑。在大維德爵士和故宮珍藏的早期紋片瓷器中,皆有題詩
者位於老虎洞),其窯址均已定位及進行發掘。至於另一類紋片 之作。大維德爵士珍藏一例哥窯瓶(典藏號PDF94),其題詩節
瓷—哥窯瓷器,其窯址迄今仍未勘定。近年來,哥窯和官窯瓷器 錄如下:
一直是海內外學者和藏家的研究重點。官、哥二窯均以蘊藉含蓄
的釉色著稱,其釉面的開片乃故意為之,器表片紋交織如網。此 百圾雖粉撫則平 處州陶實出難兄
類冰裂紋備受推崇,有可能是因為其外觀狀若玉綹,而玉正是天 一般樸質稱珍重 那誠精工宣與成
然材質中的上上之選。
此詩作於乙巳年[公元1785年],全文連標題收錄於《清高宗御製
根據傳統的說法,哥瓷出自宋代處郡章氏兄弟—章生一和章 詩文全集》五集卷28。大維德爵士尚珍藏一例御題瓷盤(典藏號
生二—經營的窯口,相傳「哥窯」正是來自「哥哥」的稱謂。 PDF14),詩文提供了乾隆在文學著作中追溯哥窯一名由來的線
The Classic Age of Chinese Ceramics 古韻天成 — 臨宇山人珍藏(一) 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