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89 - Chinese Ceramics the Linyushanren Collection Part 1 , Christie's
P. 89

圖一  宋   哥窯葵口盤   國立故宮博物院藏品  圖二  宋   官窯葵口盤   國立故宮博物院藏品  圖三  南宋   官窯葵口盤  大維德基金會藏品

索。此乃乙未年御題(公元1775年),載錄於《清高宗御製詩文                   台北國立故宮也有數例形制相近的支燒官窯盤,並發表於《宋官
全集》四集卷26,題為,其中二句云:「春風堂不觀随筆[陸申著                   窯特展》圖錄(台北:1989)編號118-24(圖二)。至於形制接
於公元1477至1544年的《春風堂隨筆》],那識哥窑所得名。」                 近但燒造時器足平放的例子,圖見前述著作編號125-31。在倫敦
                                                 大維德珍藏中,也有用支釘燒造且形制相同的哥窯盤和官窯盤。
此外,本拍品的近似例曾出現於多幅乾隆畫像,可見乾隆皇帝對                     筆者曾撰文探討這批作品,全文發表於《Oriental Art》1993年第
該等紋片器物確是情有獨鍾。著名的佚名作《乾隆皇帝是一是二                     2期卷XXXIX頁19-20。文中圖14所示的大維德盤,胎體、釉色與
圖》便是一例,北京故宮珍藏中此畫有三個版本,其中一幅可參                     本拍品最為接近(圖三)。此例大維德官窯盤也有乾隆御題,約
見蘇格蘭國立博物館《The Qianlong Emperor - Treasures from  為公元1776年,年份與上述台北故宮哥窯盤相同。倫敦或台北均
the Forbidden City》(愛丁堡:2002)展覽圖錄頁112編號59。畫      珍藏數例器底鐫刻乾隆御製詩文的作品。
中的乾隆坐於榻上,身後屏風懸其畫像一幅,四周佈滿其舉世知
名的古玩奇珍,當中赫然有一件與本拍品大同小異的紋片小盤。                     細看之下,這些乾隆御題亦反映了學者、藏家歷來眾說紛紜的一
                                                 個難題,即如何評判某件作品究竟出自官窯或哥窯。從乾隆皇帝
觀乎故宮珍藏,亦足見以本拍品為例的宋代紋片瓷盤是何等貴                      的詩文看來,他為這些作品斷代時頗有前後矛盾之處。著錄資料
重。本拍品的形狀、顏色均與台北國立故宮珍藏的一件略小哥窯                     僅指出兩者外觀相近,所以對區分二窯幫助不大。1992年10月,
盤如出一轍(圖一),後者載於《故宮藏瓷:哥窯》下冊編號52                    上海博物館舉辦了一場研討會,廣邀海內外所有的宋瓷權威參
(香港:1962)。 但台北哥窯盤乃器足平放燒成,而不是用支釘                  加,以共同探討哥窯瓷器及如何辨別官哥二窯的作品。與會學者
燒造。此書還收錄了另一例國立故宮哥窯盤(編號47),其形制                    認為,哥瓷最普遍的特徵是其釉面開「金絲鐵線」紋,並具失透
近似本拍品,但器形較大和敦重,釉面有失色痕跡。乾隆御題指                     腴潤的光澤。至於哥瓷具體的燒造時期和窯址所在,迄今仍未有
出此盤是宋代宣和(公元1119至1125年)名器,而宣和正是中國                 定論,但毫無疑問的是,此次拍賣的哥窯小盤端莊秀美,在在體
史上有名的皇家鑑藏和古玩大家宋徽宗的年號。據題識看來,詩                     現了御賞之器的絕代風姿。
文乃乾隆丙申年(即公元1776年)新加。

87 The Linyushanren Collection, Part I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