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99 - 毕业论文
P. 99

中药饮片霉菌毒素液质检测与中药配方颗粒制备工艺优化





























                                           图 3-12  浓缩前后药液供试品图谱对照

                       (S1 为标准煎剂对照图谱;S2~S25 依次为标 1-原液,标 1-60,标 1-70,标 1-80,标

                   2-原液,标 2-60,标 2-70,标 2-80,标 3-原液,标 3-60,标 3-70,标 3-80,优 1-原液,优
                   1-60,优 1-70,优 1-80,优 2-原液,优 2-60,优 2-70,优 2-80,优 3-原液,优 3-60,优 3-70,

                                                        优 3-80)
                        各图谱与标准煎剂对照图谱相似度均较高(>0.975),证明浓缩后药液所含
                   成分没有发生太大变化。药液浓缩前后及不同温度的图谱对比相似度见表 3-18。

                                             表 3-18  浓缩前后特征图谱相似度
                                   标 1         标 2          标 3         优 1          优 2        优 3
                      60℃         0.993        0.983       0.996       0.997        0.983       0.996
                      70℃         0.993        0.985       0.996       0.998        0.985       0.996
                      80℃         0.996        0.980       0.996       0.998        0.980       0.996


                   3.4.4  浓缩工艺小结


                        实验结果显示,不同浓缩温度的浓缩液与浓缩前水提液的特征图谱相似度良

                   好,且均与标准煎剂较接近,萃物率、没食子酸含量因温度变化而显著变化,由
                   于在 60℃~80℃范围内,提高温度可使浓缩时间显著缩短,减少成分受热时间,

                   且保证成分无太大变化,故在保证方法科学的基础上,也应从经济实惠,省时,
                   低能耗的角度考虑,因此浓缩温度选择 80℃。


                   4、总结


                        通过对三个批次的地榆进行研究,本实验首先选取第二批地榆为考察对象,
                   对第三煎与前两煎的出膏率及特征图谱进行比较,因第三煎出膏率超过前两煎出





                                                            79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