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4 - 十週年紀念 電子書
P. 34
劉國威教授 永東法師
【師長篇】
第四任院長 一分承擔,一份成長
欣見學院師生的
學業、道業、志業均衡發展
第五任院長
離開佛教學系轉任宗教學所匆匆已過兩年,猶記得擔任佛教
作為當初籌設成立佛教學院的參與者之一,也親歷佛教學院
學院院長兼系主任的三年期間,全院人氣旺盛,兩百多位學生擠
前五年的草創時期;雖離校已有五年,但仍常透過往昔同事與
爆宿舍。在這個猶如大家庭的書院裡,大家共住同食、共修同學,
校友同學等,關注佛教學院的動向發展。看到今日佛教學院在
全院上下無時不充滿著歡樂氣氛。當時全院師生士氣凝聚,各方面
佛光山的持續鼎力支持與萬院長的帶領下,學院師生的學業、
的傑出表現被其他各院系視為學習標竿:
道業、志業皆得均衡發展,不斷進步,至感歡喜。
首先,我們連年招生滿招報到率達百分之百;其次,學生在校
學院成立的第一學期,我同時兼任宗教學系與佛教學系兩
內外各種比賽屢傳捷報,一再為本校與本系爭光。猶記得當年系學
系主任;在佛光任教的最後一學期,又因緣際會忝任代理院長,
會會長莊祐銓偕幹部,將代表學校出賽全國大專校院社團評鑑比賽
往事歷歷在目,實為難忘經驗。
前夕,柳學務長蒞臨指導還陪伴我們到深夜,皇天不負苦心人,第
二天我們終於為學校爭得首面的特優獎牌。雖然系學會幹部們忙於
欣聞本院成立十週年,謹以近日頗有所感之諸葛亮《誡子
系學會的運作,可是他們並沒有荒廢學業,真正落實解行並重,而
書》段落:「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澹泊無以明志,
不是死讀書。從參與系學會運作中,他們學會了提綱挈領,掌握重
非寧靜無以致遠。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
點,思想更加敏捷。在他們身上印證了
志無以成學。怠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冶性。」與同學共勉,
此勸誡在世法求學與出世法修道上定有助益。
「佛法不是當知識來學,而是學來用的。」
26 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