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2 - 十週年紀念 電子書
P. 42
一個的第二個家「佛陀紀念館」去回饋孝順兩年,才是真正的學習
十年一刻
並落實。不要入寶山而空手而回哪!
文/何佳芳
最後,我很希望所有的學弟學妹們能深入了解《地藏菩薩本願 【系友篇】
年輕時
經》,因為它不單只是佛門的基礎,它還是一部「孝經」,我們的
努力想尋找那棵橄欖樹
生日其實是母難日,母親為了把我們帶來世間,而受了十月懷胎的 如今才知道
苦難,所以生日我不希望你們只是為了慶祝,而是更應該要念部 它根本不存在
你只能
《地藏經》去感恩母親。
讓自己成為那棵橄欖樹
另外最重要的一點是,入社會是個大染缸,陷阱很多,一般沒
有佛門正確觀念的人士,對《地藏經》的誤解是很深的,如果你們
沒有正確的了解《地藏經》,你們很有可能會被社會的前輩給帶歪 十八歲盛夏,拖著一只行李箱,來到離家鄉最遠的地方——礁
了!如此豈不很可惜。 溪,展開我的大學生活。眼前的好山好水,我無心欣賞,心上蒙著
一層紗,不懂為什麼要將「信仰」當作大學主修學習。從小一路以
敬祝 來的藝術教育環境,更是澆灌造就我趾高氣昂的個性。
佛教學系永長存 記得大一時,穿著統一的制服,腳踩羅漢鞋,從老奶奶紀念舘
噔~噔~噔~走到校園上課,聽著別系的同學討論著我們,說是雲
裡走出的大學生,咦!那我們不就是仙女了嗎!
真實的大學生活,比想像的更忙碌,除了佛教學系原有的佛教
課程、外系選修、通識課程,更多的是,將佛經、課堂上的道理,
實踐在生活中的行門課程,如:典座、行堂、香燈、大眾的共住生
活,無一不是修行的道(磨)場(練)。透過實務操作,安住了我
的心,磨平了我的硬脾氣,更學會對自己負責,也對大眾負責。學
習在哪裡?就在食衣住行二六時中裡。
34 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