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4 - 十週年紀念 電子書
P. 44

我是誰?我可以做什麼?我想成為怎樣的人?這是我不斷探索
                                                                                                                                        佛教學系感言
            的問題。

                                                                                                                                                    文/李沁穎
              浪漫感性的藝術教育,造就我天馬行空的想像,使生命如歌地                                                                                                                       【系友篇】
            詠嘆著;真實覺性的生命教育,成就我能大能小的性格,瞭解大悲
                                                                                                                            從大學到碩士的六年裡
            大喜中的恬淡;批判理性的學術教育,實現我跨學科的談話,使佛                                                                                   佛光山、佛大和佛教系

            教擁有不同的話語權。                                                                                                      給了我許多人生不一樣的學經歷
                                                                                                                            也讓我體驗了許多人生的第一次

                                                                                                                            更讓我看見了不一樣的自己
                 成長找尋自己的路上,會有很多挫折、無奈、失望,慶幸一直

            以來遇到親人、師長、同儕、善知識的眷愛。大學生活的價值,不
            一定要很會讀書,不一定要很會辦活動,但是一定要選其所好,「練                                                        相較於其他學系,佛教系的學生都得住在一起,並且輪組料理
            功、練功、練絕成功」,即使是「玩」也要玩出名堂。不要害怕不                                                       三餐,而且煮的是大鍋菜。一個系所的學生要天天二十四小時生活
            一樣,這個世界,因為你我的差異,才顯現每個人的獨立性。                                                         在一起,並未如預想般甜蜜。來自世界/全省各地,且文化背景各

                                                                                                異的公主與王子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習氣、習慣和個性,磨合期
                  十年一刻,走筆至此,同當年拉著行李的青年學子,心中澎湃,                                                  間的箇中滋味,只有當事人能夠深刻體會。每個人都很特別,透過
            蓄集了所有的情緒,熱情充滿,眼神發光。                                                                 長時間的相處與磨合,發現自己的不完美,透過學習他人的長處,

                                                                                                以彌補自己的不足。這樣的生活環境,對於後來進入職場,能更快
                    敬祝                                                                          地適應各種職場生態。
                           最親愛的佛光大學佛教學系 生日快樂。

                                                                                                     就學期間,自己每年都會利用寒暑假在臺灣或馬來西亞佛光體
                                                                                                系打工或當義工,汲取各領域的學習經驗。其中最難忘的是大三那
                                                                                                年與同學宋松珍在佛陀紀念舘的園藝服務近兩個月,工作雖然刻苦

                                                                                                艱辛,每天日曬雨淋,卻讓自己在與人結緣的同時,磨練自己的韌
                                                                                                性和毅力。也是那一次,第一次接受《人間福報》的採訪。透過自
                                                                                                己的學習歷程與他人分享,並且鼓勵同是 80 後的草莓族,不要怕
                                                                                                苦,而更要擔心失去被利用的價值。



            36                                                                                                                                              37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