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41 - 百年香港華人娛樂
P. 141

百 年 香 港 華 人 娛 樂



 大笪地內有涼亭數座,四周有枱位六十個,供賣雜貨、理髮、書攤、寫信  1980年代中,改闢為荷李活道公園至今。

 攤之用,所有枱租扣除開支全作慈善用途。晚上,居民在此曠地聽人「 講
 古 」,及吃小食,該處設有一「 銀禧飲水泉 」。不少人在空地上占卜、測      《 文武廟廣場 》

 字、賣武、表演雜耍等,江湖郎中亦在此活動。  落成於1840年代的文武廟,早期為華人的議事和仲裁場所,其前方的荷李
            活道,在19世紀,一直被稱為「 文武廟直街 」。
 淪陷時期的1942年6月,日軍當局將大笪地內於戰前興建的防空室和避難

 室封閉,和平後全被拆卸。  1884年,文武廟值理招人在該廟前廣場,承造屋宇七間。當時,該廣場與
            大笪地,同為市民的休閒和活動場所。

 1947年,報章形容大笪地為「 貧民的自由園地 」,以及「 勞苦大眾的遊樂
 場 」。整個大笪地,被五十多間由政府建造,只一層高,闊三尺起,深七  每年農曆六月廿四,為關帝( 關雲長 )誕,在當天晚上,不少人攜帶百靈
 尺起的小平民屋所環繞,每間租金由30至70元。  鳥,在廣場之廟壇內,賽鬥飛鳴,為此廣場之年中盛事。



 面 向 荷 李 活 道 的 小 屋, 大多 數 為 理 髮 店。 內 部 的 三 十 多 間, 部 分 為 相 命  二戰和平後,文武廟前,以及其東鄰孔聖堂前的空地,為市民入夜後乘涼
 館,其餘則是照相館。每間平民屋之前,都放置著一堆炊具。小平民屋所  之去處,迄至孔聖堂改建為東華三院小學為止。

 環繞之廣場空地中央,有兩幢圓形茶亭式建築,是出租連環圖及照相的地
 方。這裡也有黑社會在此開賭。亦有若干檔代寫書信者,是失業文人謀生  至於背向弓 絃巷( 竹樹坡 )之廣場,被用作堆置雜物,早期興建的多間一
 的地方。       層 高 屋宇, 大 部 分 被用 作 理 髮店,其 中 一 間介 乎 荷 李活 道 與 樓 梯街 交 界

            者,為知名的花生店「 拾記 」。
 大笪地東端有一1948年開張的經濟飯店,飯店前及西端設有兩道閘門,晚

 上十二時才上鎖。大笪地亦是夏天的「 抖涼地 」,或「 大涼地 」,不少人在    《 十王殿廣場 》
 此「 瞓街 」,連蓆也不需要,日間則作「 日光浴 」。  位於上環文咸東街、永樂東街,以及摩利臣街間的一座三角形廣場,相傳
            早期有一座「 十王殿 」的小廟宇在此而得名。

 1950年代,大笪地十分繁盛,不少雜耍及醫卜星相攤檔因數量太多延伸
 至荷李活道,最遠的一段為警察宿舍旁,以及美輪街和善慶街一帶。直到  位於文咸東街的一邊,為1858年落成的南便上環街市,永樂街的一端,為

 1958年,被稱為「 平民夜總會 」的干諾道中新填地,另一市民休閒場所崛  船頭官( 船政署 )所在,1898年開設的上環郵政局,亦設於該署的建
 起為止。       築。現時的上環郵政局,仍位於經兩度改建的原址。



 1960年代,不少市民仍往大笪地的照相館拍攝證件相,但部分店舖已作為  這一帶亦為華人的活動場所,在1874年,報載當局將犯人二十多名,押解
 住宅用途,十多間理髮店仍然生意興隆。  至此,用藤鞭笞打背脊。



 約1975年,一套港產電影《 狐蝠 》在大笪地一相命館取景。隨後,大笪地  20世 紀 初起,不 少 茶居 茶 樓 在此 開 設, 包括 吉 祥茶 居( 後 來 改 建為 如
 被封閉,在此興建臨時上環街市。  意,稍後易名為清華閣茶室 )、平香及添男茶樓。二戰後,還有一開張於
            郵政局旁的經濟飯店。
 140                                                                                                         141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