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63 - 林一鳴的投資世界
P. 163

(3) 物業價格易升難跌:當社會的經濟越好,大部分成果
               走進「資產家」的口袋裡,持有物業的回報就會越高,進一
               步推高資產價格;而當社會的經濟不好,損失只集中在「資
               本家」的身上,令他們放棄做生意,寧可把餘下的資金買入
               資產。


                    (4) 大學生買樓困難:筆者在二十年前大學畢業的時侯,
               大部分同學都容易找到接近萬元的工作,每年升職及加薪幅
               度高達 20% 以上,當時太古城每呎只是 2,000 元,要在畢業
               後數年買到房子,是一件完全可能的事情;但二十年大學畢
               業生起薪點停滯不前,每月不把萬多元花光已算不錯,如果
               不做「啃老族」,怎可能有錢買樓?                                                  5         後生仔
                    (5) 年輕人及中下階層對社會不滿:沒有資產的人就算努
               力工作,成為支撑社會及交稅的主要分子,最後也被「資產                                          傾吓計
               家」取去大部分成果。他們充滿了抱怨和憤怒,容易對社會
               及政府感到不滿。


                    在「資本主義」的社會裡,老闆和打工仔都有成功出頭
               的機會,於是大家專心讀書和工作,沒時間去抱怨社會,生
               活也會和諧得多;但在「資產主義」的世界,讀書叻不等於
               可以賺錢,努力工作亦不能加人工,所以很多人就慣性憤怒,
               討厭遊手好閒但發達的「資產家」,抱怨社會的不公平,抱
               怨自己做來做去都是得個桔。

                    今天年輕人有聰明腦袋,有學歷,肯上進,也不及一些
               擁有資產、但遊手好閒和沒有能力的人;本土生意努力做到
               氣咳,賺的往往不及收租的業主。社會擁有樓宇資產的三分







 162                                      163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