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1 - Demo
P. 21

經,日前這批「金牌交流團」已經返國,所見 所聞所獲為何?帶回來怎樣精彩難忘的經驗? 德國農村如何自主自力翻轉農村?臺灣如何借 鏡?我們有第一手精彩圖文報導。
■ 魏黑爾(Weyher): 公民參與特別強烈 古老鐘樓、綠林環繞,置身德國農村,彷
彿走入童話世界的夢幻場景。魏黑爾(Wey- her)為第25屆德國聯邦鄉村競賽金牌獎,位 於萊茵蘭-普法爾茨邦(Rheinland-Pfalz), 以葡萄酒產業發展旅遊著稱。當地和教區合作 緊密且互動良好,保留1608年的老市政廳、 最古老的教堂鐘聲等,在農業發展與古蹟保存 的努力上堪稱全國典範。
村長Andreas Mowes表示,為了強化文 化和產業的連結,魏黑爾舉辦葡萄酒公主選拔 等各種活動,家家戶戶都以葡萄為裝飾,凸顯 家鄉意象。德國聯邦農村評審CharLotte Ru- schulte表示,魏黑爾的公民參與熱度特別強 烈,評審在聽取簡報或現場考核時,在場所有
新竹縣北埔鄉南埔社區與萊茵蘭邦Duchroth村簽訂合作議 定書。
Soil and Water
居民不是協助解說,就是幫忙張羅各種事務, 評審團對此留下很深的印象。
農委會副主委李退之指出,人們對自己 的家鄉、生活的社區,願意花時間認識它、 認同它,進而願意貢獻出自身的知識與能力 使家鄉變得更好,這就是一種公民意識的展 現。「而這樣的表現,在我們所經過的德國 農村裡,比比皆是。」水土保持局副局長林 長立則認為,對自己社區的認同感非常重 要,有認同就能凝聚,有凝聚才會有共識, 共同討論農村社區的未來、好好建設,是農 村建設發展的重要基礎。
■ 杜羅特(Duchroth): 從城鎮中心的改造開始 杜羅特(Duchroth)位於萊茵蘭——普
法爾茨邦(Rheinland-Pfalz),被稱為「藤蔓 和玫瑰之鄉」,為第25屆德國聯邦農村競賽 金牌獎為該邦中西部歷史悠久的村落,當地 有600位居民,因地屬偏僻,對外交通連結困 難,這附近通勤方式需要汽車跟火車,從土地 的地形來看,就可以知道為什麼當地需要農村 更新。從1932年的空拍圖看,當時有70個農 戶,1970年後,小農戶逐漸消失,這是因為 每塊土地繼承權經過代代傳承細分後,面積過 於零碎,以致居民從農意願低落,以前的傳統 農舍如豬舍、牛棚多已閒置,人口逐漸外移, 現在僅剩下3個農企業。後來開始有些農戶兼 作葡萄酒,1960年慢慢才轉型酒莊經營,目 前杜羅特地區的酒莊Nahetl已經是在地重要的 葡萄酒品牌。
杜羅特針對地方發展努力了30年。他們 參與德國農村更新計畫,由政府出資20%經
專題報導 21


































































































   19   20   21   22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