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62 - 客家政策20年藍皮書
P. 162

160 客家政策 20年藍皮書 屢屢入選臺灣國際女性影展、臺
    灣國際民族誌影展影片等,並培
    訓出多位傑出客家影像紀錄者,
    如導演韓筆鋒、吳平海等,皆活
    躍於臺灣影視圈。
此外,徐青雲指出,客家電 視成立後,也透過系統性的紀 錄片規劃,希望為臺灣建構起 「客家文化基因庫」,至今已 累積 200 多小時的影像作品, 且成果豐碩。如導演鍾適芳的 《邊界移動 200 年》得到德國 漢堡電影節入選放映、慕尼黑 民族影展入選放映;導演蔡靜 茹的《日久他鄉是她鄉》不只 在臺灣社區獲得很大的迴響, 民國 105 年也入圍香港華語紀 錄片節長片組競賽;導演鄭慧 玲與人合作的《大自然生趣》 更獲得 6 項國際環境影展的入 圍肯定。可見客家紀錄片不僅 是在地介入社會的發聲管道,
引領前行的客家力
更是臺灣客家走向國際的橋梁。
回歸市場機制,讓客語節
目更具可能
客家電視從民國 92 年迄今,即 便 96 年加入臺灣公廣集團,仍 屬於公部門的「標案」委託關 係,法規有諸多限制,包括規 範節目小時數、不能置入廣告、 不能賣片等等。湯昇榮認為, 當大量開發各種平臺蔚為風潮 時,電視臺的商業導向將更為 加劇,因此客家電視也應積極 導向市場機制,除了內容專業 外,尤須加速融入大眾的行銷 合作。「客家電視不能賣片, 只能和商業電視臺交換,很不 容易和商業取向的電視臺達成 共識,而交換也未必能帶來很 大的曝光度,卻常苦無金流入 帳。」包括廣告、置入、賣片 等都是電視臺的重要收入,湯
昇榮認為客家傳播若要自立茁 壯、厚植實力、擴大影響,「鬆 綁法規」絕對是一條必走之路。
湯昇榮舉例,客委會可針對 商業電視臺所製作的偶像劇, 只要達到 20% 的客語發音,即 給予百萬補助;或是開放客家 電視賣片,以高品質的戲劇為 自己爭取利潤,與市場良性競 爭。而這兩者都是打破平臺思 維,讓主流媒體有更多客語節 目的曝光機會,也讓非客語族 群能自然而然接觸客語節目及 戲劇,感受客家。
多元行銷,用客家魅力驚
豔主流
近年來客委會對於傳播市場 展開多元的行銷變革,如民國 101 年邁入第 11 屆的客家桐花 祭,在桃園國際機場露出大規
  《酷客歷險記》藉由逗趣的動畫,吸引 兒童接觸客語。
 

















































































   160   161   162   163   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