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94 - 客家政策20年藍皮書
P. 194
192 客家政策 20年藍皮書 接、間接產值已超過 200 億臺
幣,而同步推出的「桐花特色 商品」也順勢行銷客家,為後 續客家產業的發展打下基礎。 此外,95 年起辦理的「六堆嘉 年華暨六堆運動會」、98 年 起的「客庄 12 大節慶」,一 直到「浪漫臺三線」、「客庄 369」等計畫,均透過文化扎 根,再配合著產業與觀光結合 的脈絡,持續深化擴大其面向。
民國 95 年起客委會加大力 道輔導客家特色商品,協助業 者包裝行銷與推廣國內外展售 通路,並在便利商店、臺灣客 家(產業)博覽會、知名百貨 設 置「Hakka TAIWAN 臺 灣 客家」聯合品牌的展售專櫃及 辦理特賣會,且隨著網路時代 潮流開設「客家等路大街數位 商城」,無遠弗屆地呈現在臺 灣社會、乃至於國際消費者面 前。就以民國 95 年至 106 年舉 辦的臺灣客家(產業)博覽會 為例,前後 9 屆的博覽會共吸 引 300 萬人次的參觀人潮,創 造廠商收益及周邊產值逾 40 億 元。客委會前主委黃玉振回憶, 經客委會輔導授證的「Hakka TAIWAN 臺灣客家」品牌成為 客家商品的品質保證,而輔導 品牌升級的包裝行銷,則可讓 客家品牌浮上檯面,被世人看 見。影響所及,當時的摩斯漢
引領前行的客家力
堡就與新竹阿金姐逐年合作推 出「桔香雞腿堡」、「紫蘇梅 雞腿堡」;而關西休息站也採 用阿金姐的桔醬做排骨便當, 確實為客家品牌業者帶來不少 商機。
指標三:創利客家產 業,復甦客庄經濟
屏東縣竹田鄉客家醬油品牌 「豆油伯」在客委會輔導下, 推出一系列「客家五花瓶」, 經客家子弟賴新龍、徐永進、 蕭立應三位當代藝術家設計, 用客家記憶中具代表性的客家 五花(新丁花、含笑花、夜合 花、樹蘭花、桂花),再結合 臺灣野百合的形象包裝,讓一 般大眾在桐花主題之外,也能 更深一層體會傳統又現代的花 樣客家。
又例如客委會輔導的苗栗縣 三義鄉「ㄧㄚ箱寶」,將民間 信仰常用的筊杯穿上臺灣特有 種彩蝶的繽紛彩衣,使得原本 售價 100 元的筊杯便有了 800 元的價值;而原本乏人問津的 商品也成為經濟部中小企業處 「一鄉鎮一特產」臺灣地方特 色產業伴手禮排行的前三名。
不過,正如客委會前主委 羅文嘉所說,將客庄農特產品
及手工藝品特色化,儘管能創 造產業收益,帶來經濟發展, 但最後還是要回到客庄。「客 家經濟要強起來,在地聚落必 須先發展起來,這樣商品才不 會淪於賞玩,甚至失傳。」對 外,客家品牌要相互合作打拚, 讓客家產業得以集結力量,在 客委會的輔導下攜手闊步走出 去。反過來說,產業的加值創 新和區域產經輔導,也開始驅 動客庄面貌的蛻變。
除了改善環境空間、打造「前 店後廠」的體驗旅遊模式外, 也可串聯上下游或區域業者, 像是餐廳、茶莊、茶廠等推出 套裝行程。再如客家美食從早 期舉辦競賽,將客家菜端上宴 席精緻化開始,到以客家餐廳 為載體,成為振興上游產業鏈 的連結點,就不再只是舌尖嘗 鮮了,而是包含客家語言、文 化、服飾、工藝等,都能在餐 廳空間裡傳遞,甚至也能展售 其他的客家商品。
指標四:客庄區域經濟 整合
從點、線、面到「體」,
以文化底蘊活化社區經濟
「客家產業的發展策略首先 是先強內、再展外,先讓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