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0 - CASA Bulletin of Anesthesiology 2020 Issue 2
P. 40
CASA Bulletin of Anesthesiology
快车的手术对象是老年人,但他认为,为老年人手术可能解决了他的视盲问题,但对他一生的影响远
不如为孩子做手术影响大,于是冒着极大的风险在健康快车上开始为儿童白内障患者做手术麻醉,成
为了健康快车上做小孩白内障的第一人。而这段自愿者经历是姚教授“扶贫萌芽”的开始。
“扶贫就是希望更多的群众能够脱离贫困,所以提出到2020年中国要彻底消除贫困。在贫困人口
中医疗致贫将近占40%,况且医疗致贫有很多不可预测的因素、难以回避的因素。在中国,不单单是
农民,一场疾病几乎可以摧残一个中产阶级、甚至高产阶级家庭。”姚教授还列举了傅彪肝移植和李
咏抗癌的例子,整个医疗花费几乎让他们倾家荡产。“而且我们发现很多疾病是在基层,这些地方的
麻醉现状和医学水平跟大医院比都有很大的差别,而他们覆盖的人群却是中国最基层的老百姓,没钱
治,基层医院的能力有限,很难让疾病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因此往往一场大病会造成一个家庭毁灭
性的打击,所以造成因病致贫。”姚教授补充道。所以怎么样通过把优质医疗资源下放下去,把大医
院的专家、教授送到基层去帮助基层老百姓解决有病治病、无病防病成为了姚尚龙教授思考的一个问
题,而这项工作早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期,姚尚龙教授便开始健康扶贫,支援基层医院能力建设。
1)打造当地的医疗队
为了打造一个基层扶贫的模式,姚尚龙教授几乎走遍了湖北省所有的贫困县,包括我们国内大部
分贫困地区的县级医院。而这一切的工作都致力于如何提高基层医院的能力和水平,打造一支服务于
基层不走的医疗队!“随着行政职务的晋升和学术影响力的增大,我有更多的机会在不同的层面发挥
着扶贫效应。” “当时我利用协和医院的平台帮助武汉周边地区的医院逐步提升他们的能力,像大悟
县医院、随州市医院、鹤峰县医院等等这些贫困医院,使他们能够基本满足当地老百姓治病需求。同
时,我们也开展了援疆援藏项目,比如新疆的博尔塔拉自治州,我去年都去了四次,帮助他们提升能
力,培养人才。”新疆博州的巴德木医师是一个比较突出的例子, 他被称为 “新疆姚尚龙”。 他到
武汉协和之前连最基本的气管插管都不会做。现在不但成为了新疆地区的学术骨干,能够在当地完成
医疗任务并且在新疆电视台还作新技术、新业务推广,而且他还申请到了中华医学会麻醉分会的科研
课题并在中国最好的杂志之一《临床麻醉学杂志》发表了他的学术论文。
2)要让当地扶贫项目成活
“要让当地人能做,不能我们走了,项目就没了。”关于保证扶贫质量,保障扶贫项目成活,姚尚
龙教授说。
临沧属于心血管疾病高发地区,但是当地没有条件做心血管手术,病人到昆明做个心脏介入检查
可能就会造成这个家庭因病致贫。怎么帮助他们呢?“老百姓有需求,我们也有能力做事,所以从临
沧回来后我就跟医院商量,包括跟我们心脏外科商量,也借助于吴阶平医学基金会的平台,就把当地
的医生请到我们医院来进行培训。”这是姚尚龙教授为临沧医疗扶贫设计的道路。“他们有的做了半
年,有的做了一年,回去当地以后,第一年,他们就做了108例心脏手术。要知道开到100例以上的
心脏手术的地市级医院并不多,目前这个医院的心脏外科已经在全国排在前50名了。”此外,姚教授
还赠送陕西延川县医院麻醉科一套可视化喉镜以及B超,并安排延川县医院麻醉科医务人员免费到武
汉协和医院进修培训。姚教授走基层遍及西藏、新疆、云南、陕西、四川、湖北、福建等省市,了解
当地麻醉科的需要,并安排人员到武汉协和来进修学习。
在这20多年的扶贫历程中,姚尚龙教授自己也是一名病人,在这过程中先后生了三场大病,第一
次是做了甲状腺手术,第二次是脑血管阻塞,第三次是肾癌手术。面对疾病,姚教授并没有退却,仍
然坚持到扶贫一线。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