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1 - CASA Bulletin of Anesthesiology 2020 Issue 2
P. 41

Vol.7,  No.2,  2020


            “扶贫不仅是一个任务,更重要的是一种责任,也可以说是一种大医情怀。如果我们都能沉下去帮
        助基层培养一个合格的医生,培养一个赵教授,培养一个李教授,培养一个张教授,那么我们的基层
        老百姓就有希望了。”“通过我们这种手把手的教、言传身教,我希望有更多基层医院的医生能够跟
        上大医院的步伐,使我们更多的老百姓在基层就能享受到大医院的医疗服务,真正使老百姓在基层看
        得上、看得起病,更重要的是看得好病。”姚教授说。


            2018年8月17日献礼医师节,武汉协和医院对姚尚龙教授进行了专题报道,交出了这样的答
        卷“23000公里,5300双手,30000台麻醉,20多个UE可视喉镜系列产品使用,从西藏到新疆,
        以及汶川大地震连续17台麻醉手术,贫困地区出现了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从医四十载桃李满天
        下……”


            师从名师、学以博学


            每一位医者都有其初心,谈及当初学医的理由时,姚尚龙教授说起童年的一件事。“我在读中学
        的时候,我爸爸肺结核大出血在医院里抢救,因为抢救是要输血的啊,当时医院离我家大概至少五公
        里,我跑到家里累瘫了,赶紧喊‘赶快拿钱救自己的亲人。’因为那时候看病还是要交钱的。就是在
        这种家庭比较贫穷、多种疾病困扰的环境下,激发了我对医学的好奇心,最后我选择了做医生,我觉
        得做医生能够救更多的人。”大学毕业后,经过慎重考虑后报考了武汉协和医院麻醉科刘俊杰教授的
        硕士研究生,硕士毕业后报考了同济医院麻醉科金士翱教授的博士研究生。


            姚教授博士毕业后便就职于武汉协和医院麻醉科,成为了协和医院麻醉科的第一个博士。主要从事
        麻醉机理、ARDS重症治疗、疼痛治疗、心肺脑复苏和体外循环损伤机理研究工作。岁月变迁,经过多
        年的潜心学术研究,当年的学术新秀早已变成了学术大家。截止到目前为止,姚尚龙教授招收的博士
        研究生将近100人,硕士研究生加起来将近160多人,而这众多学生中不乏已有大批弟子成为了当地
        的学科带头人。


            发展麻醉重症医学学科


            著名麻醉学家刘俊杰教授1955年创建武汉协和医院麻醉科。自1997年开始姚尚龙教授担任麻
        醉科主任到至今22年。在这些年来,武汉协和医院麻醉科在姚教授的带领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比
        如:“第一个变化就是,2006年我们一举拿到了教育部临床重点学科,成为继北京协和医院后,麻醉
        界仅有的两家教育部重点学科;第二个变化就是,2012年我们得到卫计委临床医学中心建设项目支
        助;2018年申报国家临床医学中心进入终审答辩。麻醉学科由最初的麻醉与危重病学教研室成为麻醉
        与危重病医学研究所,下辖麻醉科、ICU和疼痛病房三个科室,成为国内第一个临床业务门类涵盖范
        围最全的麻醉学科。”


            姚尚龙教授是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麻醉与危重病研究所所长,原副院长、麻醉科
        主任。先后主持7项国家自然基金(其中一项国家自然基金重点项目)和10余项省级课题。曾任湖北
        省,国家层次的多项与麻醉医学教育,质量控制方面,多项重要职务,并担任国际肝胆胰学会ERAS,
        世界疼痛医师学会重要职责。详情可参考
             https://baike .baidu .com/item/%E5%A7%9A%E5%B0%9A%E9%BE%99




                                                                                                                 41
   36   37   38   39   40   41   42   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