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7 - 草稿1
P. 17

从前慢
































                                                                                        作者:杨丽蓉


                年前的几天,天气异常的寒冷,推开门便是刺骨的阳光和冰封的积雪覆盖的城市。
                我从未想过自己会对这座已经生活了十八年的城市有些许的感慨和轻叹,仿佛对于“故乡”二字,是只应该出现在矫
            揉造作的诗词中的。这想法直到半年前我离开的那一刻,我才不得不忍怒向现实低头痛哭——从此我也是有故乡可谈可叹
            的人。在外地读书的时候,我也会断断续续地思考对于这座城市在我生命中的定义。最终发现,所谓我们对于故乡的留恋,
            不过是怀念在这里相聚的人,怀念这里的一门一窗一砖一瓦,怀念在这里生长的花草树木,怀念这里进行的四季轮回,怀
            念这里的人讲着方言的、楼下马路上汽车开过的、商场音响发出聒噪歌曲的、北风呼啸过松树的等等的一切声音。
                想着想着,曾经的一切都变得慢节奏了。
                除夕那天晚上,鞭炮声一直响到了初一的清晨。我突然察觉,这些年来都是这样,那种强烈的归属感让我深深地被震
            撼了,因为熟悉不陌生,因为我的世界从前只有这个地方,我的回忆、我的亲人、我的故友……如电影过场般,一点一点,
            直至充斥了整个大脑。整个过程弥漫着温暖,就如初冬午后的阳光,映彻了寒夜。那是一种十分惬意的思想层面的享受,
            又与我曾经的天马行空不同,并非辽原的肆意驰骋,并非江南的烟雨迷蒙,没有大漠孤烟,没有小桥流水,是哪里也不去,
            只窝在家里的阳台上,晒着时光的日色,喝一口温热的蛋花醪糟,便如饮了陈年老酒般,迷醉不愿醒。
                诗歌《从前慢》的作者木心先生在他的《乌镇》一文中这样说:“在习惯的概念中,‘故乡’,就是‘最熟识的地方’,
            而目前我只知地名,对的,方言,没变,此外,一无是处……永别了,我不会再回来。”而后他与世长辞,也没能找回最
            初的故乡。也许是他离开的太久,忘记了曾经的车、马和邮件的模样,所以这声“永别”,应该怪谁呢?诗起少年时,而
            作诗的时候自那已经过去多久了呢?如果当年没有踏出故土,还会不会有这首静煞世人的《从前慢》?一切仿佛都顺理成章,
            都自相矛盾。我拥有它这么多年的点滴,却因命运而半年缺席,失落与不甘混杂着萦绕在我的心尖,它的每一个细微的变
            化都狠狠地砸向脆弱的熟悉。也许有一天,我也会看着涟漪微漾的渭水轻别:“我不会再回来。”
                所以从前的日色才会变得慢。
                当冰雪融尽,一切都是那样闪亮,像纠缠了很久的雾霾终于散去,太阳就显得更加熠熠。十年二十年之后,如果我不
            再在这座城市,就把它压成胶卷,一幕一幕,用一生去放映。经过时间的磨砺,生命才会更加珍惜回忆的意义。我们终将
            含着遗憾离开,离开故乡,离开故人,离开世界。
                从前的日色变得慢
                车,马,邮件都慢……
                对了,还有——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