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13 - keepgoingwithtaiwannewculturalmovement
P. 113

+1
落人後,受到普羅美術觀念影響的旅日留學藝術家 們,如陳澄波返鄉進行演講、郭柏川參與了夏季學 校、廖繼春、陳植棋更是直接走上街頭以行動明志, 為臺灣人的權益進行請願遊行。
有感於當時的先覺者從藝術、文學、戲劇、影像、電 影、法治、女性意識、民主權益等多元面向提出改 革,林曼麗邀請了臺灣大學歷史系教授周婉窈擔任 計畫主持人,集結劉柳書琴、石婉舜、蔣伯欣、陳慧 先、陳允元與吳俊瑩等專家學者,組成跨領域研究團 隊,為「光」展爬梳 1920-40 年代相關人物所處的時代 脈絡。
大家逐漸形成策展論述的共識——受一戰後的世界 思潮影響,蔣渭水等人共同發起文協,並透過新時代 的藝術形式來擾動社會、啟迪民智,知識分子與各類 創作者,凝聚起一股集體「自覺」的力量,試圖從精 神上點亮黑暗時代裡的一道啟蒙之光。
「光」,法文為 Lumière,字面意思是「光源、閃爍光 芒」;「啟蒙」英文字義「enlightenment」為「使看見 光 」;「 自 覺 」「self-awakening」, 則 是 望 向 本 身, 覺察並思考「我是誰」以及「我想成為誰」。因此整個 展覽名稱可以理解為,透過不斷地探照自我的內心, 讓自己成為光源,並且照亮他人,恰如其分回應了百 年前文協先覺者所經歷的心理歷程。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北師美術館執行總監王若璇說:
「光——臺灣文化的啟蒙與自覺」特展的幕後告白與深情展望
百年 :延續臺灣新文化運動的當代推手



























































































   111   112   113   114   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