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63 - keepgoingwithtaiwannewculturalmovement
P. 163

 +1
「當年的故事跟現在有時空上的差異,我們必須用現 代的角度再寫一遍。」蘇碩斌強調,團隊在策展上不 只是呈現展品,更看重和觀眾溝通、交流某種情感。 「這展覽之所以特別,是因為我們掌握了『文學很會 說故事』的特質,用敘事技巧重新賦予展品新意義。」
有趣的是,在文協左右兩派分裂後的1930年代,反 而是「百年情書」展側重的時代背景。當時臺灣的藝 術形式變得更加多元,在美術、繪畫、音樂、劇場等 領域百花齊放,前所未有地,文化人更走入群眾創 作,與群眾的相識、互動成為他們藝術的重要養分。 「1930 年代的文化人例如臺灣文藝聯盟、陳澄波等, 他們彷彿轉變成『純愛追求』風格,比起 1920 年代的 教誨路線,更溫柔細膩地走近群眾,對群眾獻花。」 蘇碩斌以此巧妙地比喻兩個時代的知識分子與群眾 互動風格的差異。
1934 年時,以「文藝大眾化」為理念的臺灣文藝聯盟 1 成立,同年發行《臺灣文藝》2 雜誌,創作領域跨中文
1 1934年張深切、賴明弘等人召集成立「臺灣文藝聯盟」,第一回臺灣全島 文藝大會於臺中召開。同年11月,臺灣文藝聯盟之機關刊物的《臺灣文藝》 發行。臺灣文藝聯盟的活動不限於文學運動,也同時與陳澄波、陳植棋所創 設的新興藝術團體「赤島社」有著密切的往來,既而使得《臺灣文藝》的誌面 上 時 而 可 見 陳 澄 波、顏 水 龍、楊 佐 三 郎 等 畫 家 的 文 字 與 插 畫,由 此 可 見 文 學 與藝術的聯合陣線。
2 《臺灣文藝》在1936年8月發行三卷七、八號之後停刊,共發行了15期。 《臺灣文藝》是日治時期由臺灣人創辦的文藝雜誌之中登場作家最多的雜 誌 , 創 作 者 跨 中 文 小 說 、 日 文 小 說 、 新 詩 、文 學 評 論 、 美 術 評 論 。 當 時 理 念 便 是「文藝大眾化」,隱 含著以人民為 依 歸的價值取向,回顧 殖民地的情境,能 連 結 本 土 性、民 族 性、大 眾 性 這 些 概 念 的 「 文 藝 大 眾 化 」 之 思 維, 便 同 時 具 備 去殖民之精神。這也正是臺灣文藝聯盟的組成與《臺灣文藝》的發行旨趣之 所在。資料引述自:臺灣文學館線上資料平臺。
寫給每一位臺灣人,綿延百年的深情追求
百年 :延續臺灣新文化運動的當代推手



























































































   161   162   163   164   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