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7 - 情境貼入法1-全1_Flat
P. 27

的思想內容也許就可以是:這麼容易就要決定是不是朋友唷,這種判斷的方法會不會        我特別想提醒一點,那就是,當我們漸漸年長,如果發現自己在一般常態的情形
 太過粗糙,資訊根本不夠完整吧 --- 這時,他原本要貼入的情緒,已經成功防止了,破  下,總還是會任由自己,被別人的情緒挾持著過日子,那其實責任有一大半,終究

 解了。因為他企圖要把 「 友情會被拒絕 」 的沮喪情緒貼給你,但此時你卻根本處在在  是要回歸到自己的能力不足上。這個問題,情緒貼入的攻防能力,也許開始可以成
 思考 「 友誼的深淺該如何判斷才比較準確 」 的情緒上,甚至是在 「 他的這雙鞋是哪個  為一種值得留意的,心志活動或訓練。負起對自己情緒的責任,而不是一直將責任
 廠牌?顏色好像怪怪的 」 的情緒上,你主動在此時讓自己 「 分心 」 了,所以你有效防  推諉給環境,和周邊的人事物,彷彿自己的情緒、思想與行為,因為都依照別人所
 止被強行貼入,你成功防堵了自己希望能夠拒絕的情緒了。所以,後來我們不論做的  要求的,所以就不需要負上責任一樣,這種想法並不能說是完全正確的。
 決定是去,或不去夜店,都不會是在 「 害怕失去 」 的這種不愉快情緒當中被挾持。被

 挾持的感覺,其實是會在心中留下傷痕的,要有所警覺,關於這部分在之後的章節,        請別忘了,在 「 情緒貼入 」 這樣的觀點裡,我們自己的意識是要負責做最後 「 情
 會有更詳細的相關討論及描述。  緒仲裁 」 的,結論與選擇都是我們,我們如果最後決定是 「 讓 」 別人影響我們,或
         「 不讓 」 別人影響我們,這兩種其實事實上都是一種主動的決定權。所以 「 別人對我

       所以我想,大家由此也更了解,為什麼小孩可以成功的把父母的話,變成耳邊風了吧,  所造成的影響,不是我的責任 」 這樣的觀念,似乎可以開始試著有所調整。
 就是運用同樣的方法不讓父母的憤怒貼入他的心裡,所以當父母罵他功課寫錯,他心中想
 的卻是今天的營養午餐很難吃,所以成功防堵了父母的情緒貼入,也成功的不受父母影        所以不論是親情、愛情或者生活中無所不在的商業廣告,都在想要 「 攻占 」 我們
 響,所以可以有辦法繼續的,依然故我。講不聽,其中有恐怕就有靠著這樣而達成的。  的情緒版圖的時候,其實就是開始挑戰我們,對自己情緒版圖 「 防守 」 能力的高或低。
         如果有個男人老是說:「 因為他們一定要我去夜店,所以我當然就沒辦法阿。」 如果

       相對的,有時課堂上學生學習的效果長期不彰,其實常常也是同樣的原因,假設  這不是故意把責任推卸給別人,那似乎就是在透露,他自己對於 「 情緒貼入權 」 的
 某位老師講課方法實在太乏味了,可能就會逼得學生,必須要去主動想些昨天電視節  攻防能力,是不夠好的,才會讓自己一直得去接受其實是想要拒絕的情緒貼入。
 目的有趣情節,如此的來幫助自己的大腦,不要因為被老師無趣的講課情緒佔領,

 進而不小心無聊到睡著。但這樣的保持清醒方式,卻也等同於是將老師在傳講的,        如果自己的情緒,會如此大幅度的影響、牽制自己的行為,那如何保持自己情緒的 「
 老師希望貼到學生心裡的資訊與情緒,成功防堵在心門與腦門之外了。所以這樣的  主導權 」 就變成是很需要具備的基本能力,也可以說是基本的責任了。所以面對對方想
 連鎖效應,可能是老師們在傳授課程訊息時,可以試著去更加留意的,講課時更加  把情緒貼入我們的心中,如果想要拒絕,是可能的嗎?如果有人想誘惑我,我們能夠有
 的生動化,的確能有效打破上述情緒貼入的這種不良循環結構,進而使教學果效達  足夠能力拒絕這個誘惑情緒組合的貼入嗎?又或者如果有人試圖欺騙我們,我們能夠有
 到更好,這的確是有可能的。  路徑去逃脫這些情緒貼入的陷阱嗎?透過對情緒貼入現象的了解與掌握,這些其實是有

         可能可以達成的。
       所以情緒的貼入,並沒有絕對的好或壞,也沒有所謂的完全被動,或完全主動。
 情緒的貼入,是一種心理上的行為,是具有連續性的,會變化的,會互動的,會轉化

 的。情緒貼入的觀點,其實也可以是我們觀察自己,了解別人的一種邏輯思考工具。

 26   │ 情緒貼入法                                                       情緒貼入法 │  27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