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0 - 0909晶華人百年巨匠畫冊內頁
P. 10
一味霸悍頣者壽
神乎其技指墨功
潘天壽(1897-1971),生於浙江寧海冠莊,逝世於杭州,原名天授,字
太頤,號壽者,晚年自號「雷婆頭峰壽者」。畢業於浙江第一師範,授課上海
美專、杭州藝專,代表作有《水牛春耕圖》、《錦葵紅薪杏》、《松鷹圖》,
以及其繪畫作品《潘天壽畫集》等。 捍衛中國畫的獨立性 更高的層次。經過近十年的刻苦努力,終獲認同,不僅
被請回國立藝專執教,並擔任更名後的「浙江美術學
以藝術振興民族精神 潘天壽天生帶有台州人的硬氣與風骨,他的名言 院」院長,勵精圖治,復興國畫教育並提升傳統藝術水
「不同才是藝術」可見一斑。1961年任天先生為潘天壽 準,成為國內外中國傳統繪畫教學的翹楚。潘老其功厥
潘天壽出生在浙江寧海一個名為「冠莊」的小山村,父親為鄉內唯一的秀 刻了一方「一味霸悍」鈐印,這個一味霸悍,就是要追 偉,被任命為中央美術學院華東分院副院長、浙江美協
才,寫得一手好字。賢淑持家的母親善於裁衣繡花,也常帶著幼年的潘天壽紮 求不同,有別於古人,更有別於今人。立志要讓我們的 籌委會主任,補選為全國人大代表。
燈籠、作風箏,父母在生活中自然啟發了潘天壽的藝術天賦。他在14歲就為自 民族書畫在世界藝術之林佔有一席之地。
己立下此生要當畫家的宏願。但好景不常,母親離世,父親又因理財不善以致 然而好景不常,1966年文革爆發,名聲赫赫的潘天
家道中落,潘天壽差點要輟學回家種田,還好成績優異的他,在民國4年秋考 為了捍衛中國畫的獨立性,潘天壽在《域外繪畫流入 壽首當其衝,遭受批鬥、抄家、關牛棚。1969年,還被
取浙江省第一師範,他利用課餘之暇練習繪畫、書法、篆刻,天資聰穎過人, 中土考略》一文中,考察並論述外來繪畫與傳統繪畫間碰 押往他的家鄉寧海批鬥、遊街示眾,使他的身心遭到無
能吸收各家之長而化為新意。他的老師李叔同讚賞他「學無古人法無一可;竟 撞與交流的歷史脈絡。抗戰期間,他回到老家蟄居,經常 比的摧殘與折磨,帶著文革的渾身傷痕返回杭州途中,
似古人,何處著我」潘天壽也深深對李叔同的儒雅通達與高潔人格折服,甚至 在田野寫生,完成巨幅《水牛春耕圖》,並編寫《中國畫 撿了一張香煙紙寫下最後詩句,「莫嫌籠狹窄,心如天
想追隨其出家,直至潘晚年,李師所贈的一副對聯仍懸掛在書房:「戒是無上 院考》,《聽天閣詩存》等著作,度過一段安穩歲月。 地寬。是非在羅織,自古有沉冤」。一場文化大革命無
菩提本,佛為一切智慧燈。」 情地中斷了他的藝術生涯,也讓他的生命走向盡頭。
潘天壽對故鄉的山水特別有感情,他的家鄉冠莊西 1971年9月5日,潘天壽淒涼含冤溘然長逝,享壽75歲。
師範畢業後潘天壽回家鄉小學任教,27歲時得到機會轉往上海教書,他的 邊有座雷婆頭峰,此山遍植赤松,鬱鬱蔥蔥,據說他小
人生從此改觀。來到上海,他的才華很快受到矚目,他見到了仰慕已久、年屆 時候常與同伴在山上穿梭,他將此山風景深深烙印至心 一味霸悍,只為忠於藝術理念
80高齡的海派大師吳昌碩,並與他成為忘年至交。吳昌碩送他一副集古詩句的 底,曾打趣的說他就是雷婆頭峰上的一塊石頭,他晚年
篆書對聯:「天驚地怪見落筆,街談巷語總入詩」,予以毫不掩飾的好評及器 的重要畫作即常以「雷婆頭峰壽者」署名,可見此峰在 一生堅守傳統,也走出變革之路,潘天壽捍衛中國
重,此時上海美專也邀請潘天壽教授中國畫。 他心目中之重要。 畫獨立價值,其傲骨及強韌都蘊涵於內心深處,潛移於
筆墨之中!而今我們也只能由他的畫作中深深追念一代
擁抱無比的信心,年輕的潘天壽一面在上海美專授課,一面書寫《中國繪 堅守傳統,走出變革 大師的高貴情懷了!潘天壽留給後世最大的遺產,除了
畫史》,深入研習石濤、八大、揚州八怪等古畫,恣意狂放的畫風因此有一 堅持傳統國畫的價值以及流傳下來的藝術作品外,就是
個堅實的依托。上海五年,打開了潘天壽廣闊的藝術視野,又在對古代傳統和 中共初建政,傳統藝術因為無法進行政治文宣,不 他那超強膽量、堅持理念、不畏文革欺凌而改畫樣板、
吳昌碩畫風的揣摩與實踐中,獨立自省,選擇獨特的藝術發展道路。而教育方 被官方認同,國畫被強力打壓,教學愈發萎縮,潘天壽 不求苟活而附勢妥協,就像是他自稱的「一味霸悍」那
面,潘天壽傳承了恩師李叔同身教重於言教的風格,銳意整頓校務,拋開派 乃沉潛創作與鑽研古畫,堅持以振興國畫為己任,他駕 樣的堅定情操,他樹立了一個傳統中國文人藝術家崇高
系,禮聘不同藝術觀的教授任教,開拓學子視野。 馭紙筆的能力在書法以及「指畫」等創新藝術上提升到 的歷史典範。
144 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