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7 - 0909晶華人百年巨匠畫冊內頁
P. 47
李可染【虎溪三笑】
在成語故事中,「虎溪三笑」講述了高僧慧遠、隱士陶淵明和道士陸
修靜在廬山的虎溪大笑而別的故事。相傳東晉時高僧慧遠居於廬山東林
寺,曾立下誓約「影不出戶,跡不入俗,送客不過虎溪橋。」一日,詩人
陶淵明和道士陸修靜造訪,送客時,三人談得極為投機渾然忘我,忽然聽
到一聲虎嘯,慧遠大師才意識到早已過虎溪界限,破了戒律。但三人竟相
視哈哈大笑,執禮作別。它表現了古代中國儒家、道家以及佛教理想的和
諧關係。據說後人在他們分手處修建「三笑亭」,以示紀念。
此典故自唐代開始廣為流傳,歷代多有畫師繪製此圖,現存最早的
畫作是宋人所繪,現藏於台北故宮博物院。李可染此幅作品,為癸未年
李可染 (1943年)所作,時年37,在抗戰大後方的四川,應聘為重慶國立藝專講
虎溪三笑-人物 師,從事國畫教學、創作。因此原作雖屬於李可染中年期的藝術創作,
設色紙本 立軸 與晚年針對政治文化的著墨不同,這件作品中,三位人物,李可染運用曖
Ink and color on paper 昧的點景人物,容有文人或高士的猜想。以簡單清新的筆法,以色襯托線
66 x 44 cm
條,或乾脆犧牲顏色來凸出線條,將作者自我置於絕對的高處,企圖以書
法用筆的氣韻、個性,賦予畫作獨到的意涵,即便在其晚年作品中也幾乎
釋文│虎溪三笑 癸未可染 難得一見,極具研究及收藏價值。對於研究其早年畫作精奧,可以有深入
鈐印│李 可染 陳言務去 的比對。
278 2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