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0 - 0909晶華人百年巨匠畫冊內頁
P. 50
春來江水綠如藍
江南春燕己歸巢
吳冠中(1919-2010),出生於中國江蘇省宜興市,逝世於湖南省長沙府湘 好做畫架,筐裡盛著顏料道具,到農地裡寫生,繁重的 油畫還是水墨作品?在他的作品中,我們經常會感受到
潭縣,享壽91歲。別名荼,畢業於國立藝術專科學校,留學法國,1950年秋 勞改嚴重威脅著他的健康,吳冠中咬牙挺了過去,就如 中國傳統水墨的神韻和西方現代表現手法的視覺衝擊
回國,先後任教於中央美術學院、清華大學、北京藝術學院、中央工藝美術學 同他的筆名「荼」,意謂著心中那如火如荼的壯烈,把 力。吳冠中自己的解讀則是「我永遠往返於東西之間,
院。《周莊》被視為其創作生涯的壓卷之作,可說是中國現代繪畫的先行者。 眼淚化為富饒的新天地,讓人沉醉在他的詩情美意中。 回到東方是歸來,再回到西方又是歸去,歸去來兮!」
學貫中西撼人心,詩情美意娛耳目 身體虛弱的吳冠中雖視畫如命,但他對不滿意的畫 吳冠中的畫作非常純凈,就如同其人品高尚一般,
作卻毫不留戀,堅持一定要毀掉,破釜沉舟,反覺舒 沒有雜念,就是一個藝術家的單純想法,他的油畫採用
吳冠中與藝術的緣分來自於中學時期的一場偶遇,原本就讀機械工科,在 暢。他曾兩度焚畫,一次是1966年,文革初期,他把自 簡潔水彩式,加入中國水墨技巧,生動輕盈,明亮燦
暑訓中結識就讀杭州藝專的朱德群,在其引介下來到杭州藝專參觀後,藝術的 己回國後畫的幾百張作品和從法國帶回來的外國畫冊和 爛,點點有筆鋒、處處見真章,純粹東方水墨的詩情畫
瑰麗繽紛,就在這位17歲少年的身上產生了魔力,吳冠中猶如再也不願歸槽的 書籍,全部毀壞後燒掉。另一次是1991年,他的畫在藝 意,與歐洲古典油畫的寫實細膩一下子拉出縱深,水乳
野馬,自此為藝術牽引終身無怨無悔。 術市場上價格已經水漲船高,他卻把自己在這二十多年 交融渾然天成,再無斧鑿之痕。
裡不滿意的200多張作品集結起來,一次燒毀。這樣做的
1936年,吳冠中考入杭州國立藝術專科學校,師從潘天壽和林風眠學習中 目的只有一個:留下的畫作讓明天的行家挑不出毛病。 成就享譽東西方、殊途同歸卻謙卑
西繪畫。1947年,經過十二年美學藝術洗禮下的吳冠中,以優異成績獲得獎學
金,前往巴黎,就讀於巴黎國立高等美術學校,投入現代派畫家蘇弗爾皮的懷 歸去來兮,東西交融渾然天成 吳冠中一生樸實無華,作品具有高度的文化品格,
抱,「藝術分兩條路:大路撼人心魄,小路娛人耳目。」這位老師如此諄諄告 推動中國現代繪畫演變和發展,在東西方藝術界都享譽
誡他,啟迪吳冠中心中之志。 吳冠中是一位重感性、有思想、有生命激情的藝術 盛名。在他眼中,中西藝術好比爬山,風光雖不同,一
家,是藝術精神的引路人。藝術家面對藝術,就是「想 旦爬到山頂總會相遇。吳冠中在世界藝壇成就斐然,大
吳冠中是舊中國最後一批留法畫家,當時吳冠中、趙無極、朱德群被稱為 造神聖的一座橋,是東方和西方,人民和專家,具體和 英博物館打破只展出古代文物的慣例,在1992年首次
「留法三劍客」,而三人中只有吳冠中沒有滯留海外,學成後,他毅然回國報 抽象之間的橋」。學貫中西的吳冠中研究莫內的睡蓮垂 為吳冠中舉辦展覽,並收藏其巨幅彩墨新作《小鳥天
效國家,因為他說「母親在哪裡,哪裡就是他的家」。吳冠中的藝術是借用西 柳,塞尚的綠色叢林,梵谷的風景人物,有「東方的馬 堂》。隔年,法國巴黎塞紐奇博物館頒予巴黎市金勳
方抽象表現主義的種子,在中國的藝術土壤中生根、開花、結果。如果說林風 諦斯」的美稱。可以說吳冠中是以油畫家的身份登上中 章,同時也入選法蘭西學院藝術院通訊院士,吳冠中成
眠開拓了中國現代藝術,那麼吳冠中就是集大成者。 國畫壇的,而後他又從「西畫」轉向水墨,是上一世紀 為亞洲第一人。但他對於藝術始終有著宗教式的虔誠和
70年代的事了。 獻身精神,剛烈中流露慷慨。他將代表畫作無償捐給多
如火如荼,化眼淚為富饒新天地 個公立美術館,吳冠中說,只要佔個角落,讓更多人看
長期接受西方美學薰陶的吳冠中雖然一直以油畫創 到就滿足了。富有而簡單,平易而固執,謙遜而倔強,
1950至1953年間,吳冠中在北京中央美術學院任教,向學生介紹西方藝術 作,又堅持以水墨從事藝術試驗,持續不懈地探索東西 譽滿全球卻像個苦行僧,這位影響當代東西畫壇的藝術
實踐。面對支持社會現實主義風格的學院成員的強烈抵制,吳冠中轉到了清華 方繪畫兩種藝術語言的差異,義無反顧的實踐油畫民族 大師,終於在2010年,以91高齡向世人告別,仍不忘叮
大學任教。文革爆發後,吳冠中被下放到河北獲鹿縣李村勞動。在部隊勞動鍛 化、國畫現代化的理念,被譽為「當代藝術大師」。欣 囑,將他的骨灰灑向大海,瀟灑離去,留給世人的卻是
煉的那段背朝青天、面向黃土的生活,他背著老鄉家的糞筐,那高高的背把正 賞吳冠中的油畫,很多時候,我們已經分不清這到底是 崇高的藝術典範!
284 2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