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80 - 論語愛
P. 180

「 亡而為有,虛而為盈,約而為泰」邢昺疏:「時既澆薄,率皆虛矯,以
               無為有,將虛作盈,內實窮約,而外為奢泰。行既如此,難可名之為有常

               也。」朱注:「三者皆虛誇之事。凡若此者,必不能守其常也。」 孔子論有恆

               為致善入德之門, 孔子傷時感世的嘆詞,不但堯舜聖賢已經不再現,就連敦禮

               有才德的君子也都渺不可得,甚至存心仁愛、行善而不為惡的人及能影響社會

               風氣和固守恆常原則、用心不變的人都很少聽到了。反而那些虛浮誇張的小人
               卻能應世,良可嘆也。



               《論語愛》(158)每天五分鐘 2019/11/5

                      子曰:「蓋有不知而作之者,我無是也。多聞,擇其善者而從之;多見而

               識之;知之次也。」(7.27)




                      蓋有不知而作:蓋,傳疑之詞,並非指其確有。作是創作。言不知其理而

               妄自創作。 識:音志,記住。知之次也:劉氏正義:「孔子以生知為上,學知

               為次。此曰知之次,以學知自處也。」一作知音智,言雖不及上智的能創作,

               亦可次於上智者。義亦通。按「多聞」以下句是孔子申言「我無是也」的話;

               言己而非指人。


                      孔子告訴人求知之道

               (1)「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竊比於我老彭。」(7.1)

               (2)「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於我哉?」(7.2)

               (3)「德之不修,學之不講,聞義不能徒,不善不能改,是吾憂也。」
               (7.3)

               「述而不作」為孔子自謙之語,然如對聖理、事理並無所知者,卻憑空妄自創

               作,對世道人心非但無益,恐且傷害,這稱為「不知而作」。





                        孔子道貫理達,洞澈宇宙,自謙其述而不作,善於教誨與鼓勵,躬自體
               行,鼓勵弟子多多研究聖哲典範,多見多聞其善,謹記於心,便能體悟至道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