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84 - 論語愛
P. 184
孔子教人為學要有為、有守。篤信好學與守死善道,均是進德修業者的心靈
節操,當天下有道之際,以道宏道,道化天下;天下無道之時,有道難行,則
隱居養晦,獨善其身,此乃隱之理;所謂的該現則現,該隱則隱,待時應機,
與道合行,方不失修道之真。
《論語愛》(162)每天五分鐘 2019/11/9
顏淵喟然(音愧,猶「唉」)歎曰:「仰之彌高,鑽(窮研、研究)之彌
堅,瞻(仰臉觀看)之在前,忽焉在後!夫子循循然
(有次序貌)善誘(引進)人:搏我以文,約我以禮。欲罷不能,既竭吾才,
如有所立,卓爾(高遠貌);雖欲從之,末由也已(始終趕不上夫子的腳
步)!」(9.10)
朱注:「在前在後,恍惚不可為家。此顏淵深知夫子之道無窮盡,無方
體,而歎之也。」
朱注:「博文約禮,教之序也。言夫子道雖高妙,而教人有序也。」
雖欲……也已:末,作「無」解。也已,順落上文而止此的語助詞。言瞻望尚
且不能,我雖想跟夫子走,亦無可奈何;即其道無由學的意思。
顏淵歎聖道之高深。顏回對孔子之道鑽研的經驗和感想,完全是深契於心
的一番話。弟子們對孔子博大精深的學問道德,完全是心悅誠服的,孔子循循
善誘的教學方法,在於博文約禮,這是孔門的教育方針;博文是學問的基礎,
約禮是道德的旨歸,博文是「知」的範圍,約禮是「行」的典範。
聖人傳教之妙,盡在欲罷不能中顯露,善誘使人順從,故能以博約之道,
敦化自然之理廣化之也;孔子聖人,人天合道,道猶在身,故有卓爾之感;然
師可見,道不可觀,故無從由之也;顏淵會孔子之心,體大道之妙,有難從之
感,始有入道之機,是悟道而得道者焉。
《論語愛》(163)每天五分鐘 2019/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