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86 - 論語愛
P. 186
善人不為惡,不能入聖人之室。 善人猶如未經雕琢的玉,質美亦非寶玉,
一旦隨俗苟同,恐汨沒於凡俗之中,孔子警告質美者,該日進其德,方能有
成。善人者,人皆敬之,天道佑之,深具成道之基礎,但若不知修持,虛度一
生,恐亦一無所成。
聖經:「一粒麥子不落在地裡死了,仍舊是一粒;若是埋在地裡了,就會
結出許多麥子來。」要讓生命能更具有意義,往往是要有代價的,如同聖香必
須經火,才能發出濃郁的香氣也。
《論語愛》(165)每天五分鐘 2019/11/12
齊景公問政於孔子。孔子對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公曰:「善哉!信如(真的這樣)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雖有粟
(米穀,古時薪俸以穀計),吾得而食諸(語助詞,表疑問)?」(12.11)
齊景公,名杵臼,景是諡號。按魯昭公二十五年,時孔子三十五歲,以季
氏亂適齊,當時齊父子之間,皆失其道,故夫子告之以此。
君君…子子:上面的君、臣、父、子為名詞;下面的君、臣、父、子為動
詞。即為人的正道……等。人倫是「道」行於人間的實例,故君臣父子上下皆有
其職責,各盡其力,則紅塵亂世自然成為人間淨土矣。
孔子周遊列國,於魯昭公二十五年抵達齊國,齊景公藉機問政,景公雖善
言語,但卻不能「反求諸己」,故在政治上的實效仍是談不上。孔子見景公失
政,勸他修明人倫乃為政之根本大道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