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0 - 楓城專刊11屆
P. 10

108         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

                                學年度第十一屆楓城利他獎專刊




                                                   利他的反思



                                                           楊子昂
                                                      醫學系三年級




                                                               要比我們想像的普及得多,不只是在立法院
                                                               相互叫囂,政治更多的是關於權力關係、分
                                                               配等的命題,我們喝的水是政治的,呼吸的

                                                               空氣是政治的,與伴侶間的互動亦是政治的。

                                                               投入學生公共參與的這段期間,不難發現多
                                                               數人大多一方面採消極的搭便車心態,一方
                                                               面認為這是因為個人所要追求權力位子而理

                                                               所當然要負起的責任。而其實政治幽微而廣

                                                               泛地關乎每個人的生活,卻普遍參與、關心
                                                               程度低落,而使公共政策的倡議與推行都十
                                                               分困難。理想的政治本意應出自於人與人之

                                                               間的善良互動,除了積極參與者投入工作,

                                                               我們都應理解到並沒有誰理所當然一定要奉
               我們對於「利他」的想像是什麼
                                                               獻自身有限的精力,而愈多人參與公眾討論
                    除了犧牲奉獻、為他人服務之外,大概
                                                               或給予行動者正面回饋的意見,都會是公共
               或多或少都有一點不慕榮利、默默付出的色
                                                               議題推動的重要力量。
               彩吧。這次很榮幸受同學推舉而獲得楓城利
                                                                    最後想談關於利他與利己可能並不是
               他獎,也剛好因此有這個機會稍微書寫個人
                                                               絕對對立的概念。利他精神之所以可貴且值
               對學生公共參與及想嘗試破除我們對於利他
                                                               得推崇,在於人類因生物生存本能本來就建
               利己有點過於僵化的想像。
                                                               立在一自私利己的基礎。然而現代不僅僅只
                    從班代、公費生事務委員會主席到台大
                                                               是求基本的吃飽穿暖等生理需求,人們在乎
               學生會福利部,個人一直以來比較投入的都
                                                               更多自我追求與探求內心複雜自我的心靈富
               是屬於學生公共參與的部分,不同於參與偏
                                                               足。因此在這裡想談的是,利己並沒有那麼
               鄉服務隊或其他志工服務,其領域是高度政
                                                               那麼不可取,而若能探問自我內心真正需要、
               治化而更可能遭受外界批評的。台灣社會聽
                                                               尋求自我的完整,不僅能讓自身有更堅強、
               聞「政治」兩個字大多採避而遠之的態度,
                                                               柔韌的力量幫助他人,也更能同理他人真正
               而通常參與、投入其中的人們也都被附加「爭
                                                               的需求,而這也是我們經常不小心犯的錯誤。
               名逐利」的負面形象。事實上,政治的運作
                                                               幫助他人的第一步應該是去理解對方真正的




                                                            8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