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3 - tmp
P. 23
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古訓自非誣。同心 守得初心傾倒不辭
忍性,大家努力前途。家山雖破,有黃農裔胄,
五族同胞一德齊心修學業,好青年不負熏陶。 1939年秋起浙東連年糧荒,天災人禍。史
自今伊始,要富貴不淫,貧賤不移,威武不屈, 料中竺梅先文字:「不意物價之增蕩萬無止境,
卓犖成人豪。少康一旅,中興責在吾曹。」院 交通被塞,糧荒繼之,米價疊昂,一日千里」,
歌鞭策著學生們奮發向上,牢記振興中華的社 不僅教養院第一大宗支出的「糧食一項,則此
會責任。院歌也鐫刻在每位院童的心中,伴隨 增殆三十五倍」,次要的「布價則七八倍」。
著他們的一生。 讓學童中斷學業,全部投入農田勞作掙口糧嗎 ?
竺梅先予以否定,「院童以教育為重,縱可使其
撫養方面,夏季白襯衫藍色工裝褲;春秋灰 勤勞,須無妨於學問,兼籌並顧,而後敢行。」
面白裏的夾襖;冬季棉襖夾褲;布筋草鞋和黑 為救浙東黎民於水火,也為教養院師生的吃飯
緞面的布鞋,冬天加雙布襪。棉被、草席、帳 生計,竺梅先頻繁穿梭奔波於浙南、贛南部分
子,洗漱具、文具、藥品……,哪一樣都要齊 地區籌糧。戰亂的年代,日偽、匪患盤踞的險
全。沒有電燈,就用煤油燈照亮寂靜的夜;沒 惡環境,充滿荊棘的路途中處處暗藏危險。滬
有自來水,就拿一節節碗口粗的毛竹管,導引 浙聞名的大老板中有哪一位能夠在殘酷的戰亂
山澗的清流。紙張缺乏,作業本要先用鉛筆、再 環境下站出來為百姓、為災童親自奔波籌糧?
用鋼筆、最後用墨筆寫。每日兩飯一粥,700個
師生員工每天糧食就要五、六百斤啊。除了部 鑒於竺梅先創辦災童教養院的社會影響
分輔食蔬菜,各種生活物資和用品要靠外面采 力,從1938年7月至1940年底, 上海和寧波社
購和運輸。院童們的一切費用由教養院承擔。 會各界人士紛紛捐款,雖數目不一,都是奉獻
的仁慈愛心。1941年起,巨額開銷全部由竺梅
先獨自承擔,因不願投靠和與日寇妥協,他名
下的兩大造紙廠早已被侵略者強占。有些人敦
勸他,不如放棄教養院,去香港或國外重整家
業。當戰火就在眼前燃燒,必然會感受到生命
的無常。在人生道路的重要節點,有多少人能
夠保持定力守得初心?竺梅先做到了!他沒有
仿徨和猶豫,以一個愛國者的人生信念:選擇
矢志不渝的堅守。
昔日院童回憶,「竺院長不止一次地向我
們表示過:『只要你們好好讀書,學業進步,
我梅先即使破產,也在所不惜』。」他把養育
院童們組成抗日宣傳隊到市鎮演出宣講 這六百個災童,當作自己要責無旁貸地要完成
1941年4月寧波地區淪陷,泰清寺周邊步 的時代賦予的使命,「其使命固不僅僅為憐憫
行個把小時就駐紮有日偽軍,教養院曾遭到鬼 災童而施以拯救,蓋寓有培扶國脈之重大意義
子襲擾,被院長和師生們機智化解。國民政府 也。」 他致中央政府的信中表態:「獨念此
特派員於當年9月前往調查了4天,寫了千多字 五百五十二名之兒童,類皆勤敏力學,頗知奮
的調查報告呈報中央,評價為:「該院規模宏 勉,教之三年,粗識立身報國之道,且多亡其
大,設備完美,教養並重,管理嚴密。災童均 親屬,以院為家……梅先既當重任,豈敢愛惜
能刻苦讀書,成績尚佳。……竺院長夫婦熱心 精力,唯有極思盡慮,別求補救。……而其實
救濟,於敵騎縱橫之際仍常川駐院,鍥而不舍, 毀家不惜,早矢沉舟破釜之忱。」 堅定的信念
埋頭苦幹,用能鎮定如常,弦歌不輟,其精神 和勇氣,充分體現了他的人生觀價值觀。資金
毅力殊足以勵末俗而裨抗戰。」 最困難的時候,他抵押了兩大紙廠和輪船公司
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