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66 - 洛城作家 2023
P. 166

生动地讲述出来,让小伙伴们听得有趣,听得明                            而高尔基的“社会大学”是喀山,但我的“喀山”
               白,这为他多年后成为国家通讯社的“九段侃爷”                           在哪里呢?总不会就是这一望无际堆满砖瓦、木
               奠定了基础。                                           材、水泥和钢筋的建筑工地吧?
                   2010年秋天,父亲与三哥一起捐资给新建的荣                           半年后,三哥在返家途中顺带还书,却意外发
               江图书馆,一座现代化三层大楼在黔西一中落成启                           现书柜里藏着一张黑色胶木唱片,拿起一看,竟然
               用,馆内大厅墙壁上镶嵌着一块黑色大理石匾额,                           是小提琴协奏曲《梁祝》。三哥知道此曲在1959年
               上面刻印着当地名人郑义华先生撰写的《荣江图书                           公演后,好评如潮,星耀天空,但在文革伊始,就
               馆记》,其中有“志纲,少时聪颖,行越常规”。                           被定为封建作品,几乎销声匿迹,因此这张唱片十
     往             我们不知“行越常规”是否在含沙射影曾经的                         分珍贵。青春萌动的三哥更想好好聆听一下这首描
     昔         偷书学习,便问三哥,捐赠图书馆除了“书藏五                            述千古爱情的不朽乐曲,却苦于外婆家没有留声
               车,助师生以学富;才汇三江,树栋梁以国择”的                           机。无奈之下,三哥只好把《梁祝》“偷”到了黔
     岁         目的外,还包含了对当年行为的“赎罪”吗?                             西。

     月             三哥的回答很干脆:“是!”                                    刚回到家,三哥就带着唱片出门,找小伙伴们
                   文革期间,三哥为了除掉剥削家庭出身的“原                         四下打听,最终来到县委大院,进了时任县革委会
               罪”,成为工人阶级一员,辍学两次,外出当了四                           主任的家门。当一帮半大小子欣赏完《草桥结拜》
      第        年童工泥水匠。他每次往返工地,途经贵阳,总住                           《英台抗婚》,开始聚精会神于《坟前化蝶》时,
      三        在外婆家,那里有两位喜爱读书的舅舅,无人知道                           主任在外推门探进头来,笑着随口问道:“你们在
      十
      三        他俩从那里“偷”来了许多好书,藏在里屋的几个                           听什么?”
      期
               书柜里,什么莎士比亚、托尔斯泰、巴尔扎克、巴                               三哥只回答了“梁祝”二字。
               金、鲁迅、沈从文,几乎应有尽有。                                     主任好像没有听清,也不在意,就在他转身准
     166
                   三哥到了外婆家,进了里屋就不出来,只有听                         备离开时,主任家儿子因过度兴奋而大叫大嚷起
               见外婆叫吃饭,才来到餐桌,马上就与舅舅们讨论                           来:“《梁山伯与祝英台》!”
               起刚读过的故事来。有时在外婆家时间太短,三哥                               听清了儿子的叫声,主任脸色大变,却不敢大
               就带着书玩起了不辞而别,害得舅舅们对这位“偷                           声训斥,生怕惊动左右四邻,引起麻烦。只见主
               书贼”爱恨交加。                                         任一个箭步跨进屋来,关上房门,才结结巴巴地说
                   就这样,那些书中的故事不断进入三哥的思想                         道:“你们胆子太大,怎么把这反动的东西拿到我
               和生活,但他毕竟太小,又缺乏对相应历史和社会                           家里来?”吓得这帮少年抱头乱窜,立刻逃之夭
               的了解,因此对不少故事的理解还不够深刻。但无                           夭。
               论如何,名著中的人物刻画、情节叙述以及语言表                               父亲出牛棚之时恰逢尼克松总统首次访华。过
               达都对三哥后来选择文科埋下了伏笔。                                后不久,他亲赴建筑工地,把三哥叫了回来,要
                   1971年春节过后,三哥返回安顺国营高峰机械                       他“返校学习,迎接变天”。但那年头的课堂教育
               厂的建筑工地,从外婆家的书柜里“偷”走了高尔                           实在乏味,三哥便开始“偷看”电影,成了电影
               基的自传三部曲。每天晚上,山间寒风呼呼作响,                           迷。这个迷不仅带给他许多知识和美好时光,还使
               冰冷的冻雨下个不停,工棚内的三哥套着棉衣棉                            多年后的他跨入了影视圈,担当导演、主持和策
               裤,躲在棉被里,借着昏暗摇曳的煤油灯,一本本                           划,其作品炮炮走红,频频获奖,成了电视台黄金
               地读着《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                              时段的常客,并以原汁原味的制作方式,开创了用
                   三哥当时就曾说过,书中发生的故事就在当                          摄像头做社会调查的先河。
               下,就发生在自己身上,使他常常泪水沾襟:自己                               我们老家住在黔西县城中心的龙家大院,而大
               的泥瓦匠生活和高尔基的童年遭遇怎么会那样相似                           院本身的百年沧桑就是一部中国现代史。大院建
               呢?我就是书中的阿廖沙,我与他一起经历坎坷,                           于清末,原是黔西中坪龙家箐彝族大土司家族所建
               体验底层人们的生活,感受多样化的人生滋味;我                           的行宫,主要用于子孙在城里读书,以及与外界交
               俩都偷着读书,充实自己,随时准备奔赴远方;然                           往。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初黔北二次解放期间,龙家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